《除夕的故事优秀21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
除夕的故事 1
去年的除夕之夜,是个令我终生难忘的日子。那天夜幕还未降临,村庄里便已鞭炮阵阵,烟花绽放,热闹非凡。我家屋里则是欢声笑语,暖意融融,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
开饭了,我们一家三代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
吃着吃着,奶奶不知怎么喃喃自语起来:“想想以前,看看现在,真是难以置信呀!”
我随口问道:“什么事让你难以置信啊?”
奶奶努努嘴说:“你看,这满桌的菜,鸡鸭鱼肉、海鲜、野味,一应俱全,我们小时候哪有福气享受这些美味佳肴呀?”
我不解地问:“那你小时侯过年吃些啥?”
奶奶说:“青菜萝卜,一点肉,两三碗菜而已,肉少得可怜,素菜里看不到一点油星。”
姐姐笑着说:“有肉吃也还不错嘛!”
奶奶说:“平时是没有肉吃的,只有到年三十晚上,大人才允许我们姐弟几个每人吃两片肉,两片吃完就不能再夹了,否则大人就要向你瞪眼了,剩下的肉正月要留给客人吃,无论你多想吃都得忍着。”
奶奶接着又说:“我们那时,家里穷得揭不开锅,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我们姐弟几个都是喝米汤、吃野菜长大的,能过上现在的好日子,已经很满足了。”
这时爷爷也忍不住说话了,他说他小的时候,家里条件比奶奶家也好不到哪里去,也是穷得叮当响。他清楚地记得,他小时侯,夏天是赤脚的,春秋两季穿草鞋,冬天才有一双解放鞋穿。从家到学校有四五里路,大雪纷飞的日子,是不敢穿鞋走路的,都是打着赤脚去学校,到了学校后洗净双脚再穿上鞋子。我问他为什么冰天雪地还赤脚走路,爷爷说怕雪水弄湿了鞋子,只有一双鞋,弄湿了就没得换了,所以是不敢马虎的。,爱护鞋子像爱护宝贝似的。
没等爷爷说完,爸爸也抢着说了。爸爸读初中那些年,每星期住校五天半,一日三餐,餐餐吃霉干菜,有时实在吃不下去了,就在饭里倒些开水,勉强咽下去。从家里到学校,来回四五十里,全用两脚走路,从来不坐车,为的是省下那几毛钱的车钱。
这时妈妈发话了,她说:“你们别再忆苦思甜了,过去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我们以后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红火,越过越滋润,快吃快吃,联欢晚会就要开始了。”
听完大人这些故事,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真想不到爷爷奶奶的童年是那么艰苦。我生活在一个好时代,虽然说不上是锦衣玉食,但也是衣食无忧,根本不用为吃穿发愁。
我要好好珍惜,努力学习,一定要让爷爷奶奶在有生之年过上更幸福的生活。
除夕的故事 2
在很长时间很长时间以前,大家就有了一个习惯,就是把每年的阴历十二月30号定为除夕。在除夕这匡大家就不会睡觉,会放非常多烟花爆竹,还会挂非常多的红灯笼。这是为何呢,就让我来讲给你听吧。
相传在远古年代,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叫“年”。它的体形和牛一样庞大,头上长着一只角,一张血盆大口,行走如飞。它本来只是以牲畜为食,后来冬季食物短缺,就开始吃人了。由于它常常出来伤害人畜,因此天神把“年”锁进深山,只允许它一年出去一次。有一次在大年三十那天,“年”出来了。它来到一个山庄,听到甩牧鞭的声音,吓得匆匆抱头鼠窜,于是大家就知晓了“年”怕响声,怕红色,怕火光的`弱点。从此将来,每到年末岁首大家就用放烟花代替甩牧鞭,用贴红联来代替大红衣服,用挂红灯笼,点旺火来代替火花。久而久之就成了春节的风俗。
如此大家就有了除夕如此的风俗。
除夕的故事 3
它们如一部部电影,随意截下一个画面,便将你对我的爱定格在那一瞬间,他们如一首首音乐,随意一个音符,便是你爱的语言,我珍藏着他们,就如同珍藏着宝藏一般。
从我记事起,故事就已经开始了。那是我还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孩子,只知道光着脚丫摇摇晃晃的在地上乱跑,你没有办法,只能端着小碗,拿着勺子跟在我的后面,说:“宝宝乖,别跑了,来吃点饭……”,我不听,你抓住我,装出一脸生气的样子,这时,我总是调皮一笑,但这个笑却总能让你怒气消散。
等我长大了些,上了幼儿园,学会了怎样吃饭,但总是会不小心将饭打翻在地上,溅到衣服上,你却总是不厌其烦,跟在我后面帮我收拾残局,那时候的故事,是我最喜欢的。
时光飞逝,我如一颗萌芽,经历了破土而出,在你的营养的滋润下茁壮成长。我上了小学,性格变得沉默,即使是在家里,也不愿多说一句话,吃饭时更是不胜从前有乐趣。你偶尔会问起我的学业,也都被我一句敷衍的回答而带过。那时的。故事虽有些无趣,却必不可少。
我上了中学,沉重的学业压在肩头,一回到家,就如回到了有你庇护的港湾。餐桌上,也开始侃侃而谈,谈我的未来,与你讨论我的规划,你总是说,“有梦想就去闯,尽一切努力,不要害怕失败!”。我一直把这句话记在心中,每当想起,就有无穷的力量。这时的故事如同将要带着远行的行囊,你正在为我积攒着远行的动力。
我即将步入高中,故事仍将继续。我憧憬着故事情节,其中总有你的身影,那时的故事我不会预知,但我知道,那其中一定融有你的支持和关爱。我想自私一点的说:“妈妈,我希望未来的故事一直有你在!”。
除夕的故事 4
除夕,传统的年三十,中国人团圆的日子,这一天在外的游子加快了回家的脚步,大包小包的行李后是一张张喜悦的笑颜。
儿时的除夕总是最快乐的日子,每每这一天,总是迫不及待的穿上新衣到外面炫耀,一个农村小丫头的心思也不过如此,想让更多的人看见自己的美丽。但是总是没到一个小时,衣服就弄的脏兮兮、灰头土脸的回家了。爸爸对我是哭笑不得,只得赶快换洗我的衣服,家人都说我是土匪转世,小我四岁的妹妹也总是偷偷的笑我。过了许多年依然记得那时妹妹小小的得意的样子。
十岁的除夕,一个人跑到同村的陌生阿姨家玩到很晚,中午饭的时候依然没有见到找到我的爸爸着急的跑遍了所有的亲戚家,甚至十几公里外的二姨家也去了,却始终找不到我。正巧年前不久,村里的一个老疯子走丢了一直没有回来,六岁的妹妹无邪的问妈妈,姐姐不会也像疯子那样走丢了吧。本是最开心的日子却被我的“失踪”弄的天下大乱,家人慌乱的时候却见我蹦蹦跳跳的回家了,父母悬着的心终于落地。
二十四岁的除夕,因为刚毕业参加工作没能回家,在云南的工地上渡过了自己在外的第一个新年,自己觉得没什么,吃年夜饭、跑到昆明去玩,然后继续工作。后来听妹妹说,除夕的`时候爸爸边看春晚边流泪,想我一个人在异地的孤寂。
二十五岁的除夕的除夕终于可以在家过了,早早的预订了回家的车票,一天天细数着回家的日子终于将要到来。
每年的除夕早上,爸爸总是早早的起床开始清扫院子,垒旺火。家乡的旺火类似于蒙古族的篝火,寓意家业兴旺、年年好运。所以年三十的晚上十二点,在迎接农历新年的同时,家家户户都要开门迎财神。传说新年的时候,财神会光顾人间,这一传统在本地保留了许多年。点燃的旺火,绚烂的烟花将整个村庄印染的别样美丽,每每这一时候家人都会转旺火,围着旺火转圈,许愿新年的祝愿。燃放完烟花后,妈妈总是准备了丰盛的年夜饭,虽然不爱饺子,但是在爸妈的逼迫下总是吃上几个。因为一大锅的饺子里面,有一个是妈妈特意准备的包了硬币的饺子。家乡有个习俗叫“揣元宝”,个个饱满的饺子形似元宝,而吃到硬币饺子的人在新的一年里总是好运连连,虽然是一个习俗,但是爸妈总是希望我和妹妹能够吃到,保佑我们新一年里万事如意。
除夕夜守岁基本是所有中国人的习俗,但细数下来,每到夜晚就发困的我基本都没有熬到天亮,反而是妹妹年年都要熬到很晚,甚至是直接到了早晨,这一点我一直佩服到现在。
家家户户院里的红灯笼一直到亮到初七过完小年,这个习俗虽然有违于低碳环保,但也是乡情浓浓年味的象征。
除夕的故事 5
传说,古时候有个可怕的怪兽名字叫夕。平时夕生活在海底,但是每到腊月三十那天,他就会跑上岸,到附近村子里吃牲口,有时还吃人呢。村子里的百姓为了对付它想了很多办法,都没有成功。后来,村子里年纪最大的老爷爷想出了一个办法,请灶王爷帮忙。可是灶王爷根本不是夕的对手,他为了救百姓们就上天找本领大的神仙来帮忙。神农氏听灶王爷说了此事,派自己的儿子年拿着红绫布和喷火花竹筒两件法宝,跟灶王爷去人间为民除害。三十晚上,夕又来捣乱了,年和夕展开了一场大战,年用红绫布和喷火花竹筒把夕赶跑了。为了防止年走后,夕再来作恶,年把红绫布剪成许多小条分给大家帖在大门上。又教百姓们做爆竹,点燃后跟喷火花竹筒一模一样。从此夕被吓得逃到海底,再也不敢到村子里来了。为了纪念这件事,百姓们把腊月三十这一天叫除夕,而把正月初一叫年,渐渐地,民间有了过年的风俗。每年腊月三十,家家门上贴红绫,后来变成贴对联,另外还要放爆竹、穿新衣服庆祝呢。过年民俗也一直延续到今天。
三种版本的`年除夕的故事讲完了,我最喜欢第一种版本《年》。因为只要我们生活的开心,并主动问候“年”,他就会和我们友好相处,变成一个红红的、可爱的新“年”了。相信你们读完这三种版本,会轻松回答出我在开头提问的几个问题了。
除夕的故事 6
天快黑下来了,佳莲不停地往门外望,盼着老公林强早些回来。一早,林强就回乡下老家去了。虽然林强的父母都谢世了,但要过新年了,族里的长老们得回去见一下。临走的时候,林强说自己会早些赶回来,和佳莲一起包饺子,吃年夜饭。佳莲不安地在房间里忙碌着,一边逗着刚满周岁的儿子涛涛说话。整幢楼,除了他们家,其他所有的人都回家过年了。独自走在黑漆漆的楼道里,佳莲有些害怕。刚搬进来的时候,佳莲曾听邻居说过,这楼里闹过鬼。
一想到楼里曾闹过鬼,佳莲不由打了个冷战。突然响起了敲门声,佳莲以为是林强回来了,赶快打开门,门外站着林强的同事门岗老范。佳莲听林强说过,这老范因为孤身一人,每到过年,看厂的差事就由他一人承包了。老范走进门来,笑眯眯地给正在玩耍的涛涛一把包着红纸的糖果,说自己刚在厂里巡查了一遍,现在上家属楼来看看,大家都回家过年了,这安全得注意些。佳莲赶快给老范搬张凳子放在炉火边,让老范坐下歇会儿。老范在炉边坐下来,一边逗着涛涛一边对佳莲说:“佳莲呀,这火炉还是搬到外面吧,放在屋里不安全。”佳莲边切菜边说:“那怎么行,天这么冷,孩子又这么小,屋子里不生火,要冻坏人的!”
包好饺子,炒好菜,林强刚好也进了门。一看老范在,林强赶紧从柜子里拿出酒,非要拉老范坐下来吃饭。老范本来是想要走的,被强子硬拉着,便不客气地坐下来,几个人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
一直待到午夜时分,老范才起身告辞,走的时候,老范又对林强说:“小林呀,还是听老叔一句话,把火炉弄出去吧,楼上就你们一家了,大过年的得注意安全……”一听这话,佳莲顿时不高兴起来,大过年的,这老范说话也太不吉利啦!看佳莲的脸色不高兴,老范就闭了嘴,下楼去了。两口子收拾了一番,也休息了。
不知过了多久,佳莲和林强被一阵“砰砰”的敲门声惊醒,林强支起头问是谁,门外却没声音了。以为是听错了,两口子也没在意,又翻身睡了。谁知刚睡熟没多大一会儿,又被一阵敲门声给惊醒了,林强一肚子不高兴,扯着嗓门问:“谁!”门外又没了响动,夫妻俩面面相觑。林强悄悄地下了床,蹑手蹑脚走到门边,拎起门后放的一根棍子,然后猛地拉开门。门外是黑漆漆的走廊,一个人影也没有。佳莲顿时想起闹鬼的事,心里害怕起来,直埋怨那个老范,大过年的说什么安全不安全的话,看看,把鬼引来了吧!
到了初三,回家过年的人陆续回来了。佳莲把大年三十闹鬼的事绘声绘色地讲给邻居们听。正从外面回来的林强笑哈哈地说:“不是鬼,是老范,刚在楼下看到他,他对我说的,那天晚上敲门的是他……”
林强的话还没说完,佳莲就生气地叫起来:“这老范,怎么这样啊!亏我们还热情地留他在家里吃年夜饭。”林强叹了一口气,告诉佳莲,有一年,老范留厂值班,大年初一回家的时候,老伴已经煤气中毒死了。从那时起,老范最害怕的事,就是看到别人在屋子里生炉子。除夕晚上,老范担心林强屋子里的炉子,一夜他都没睡好,隔不多时就上楼敲敲门。佳莲听到这里,感动不已。
除夕作文 7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迎来新的一年。大年三十的那天晚上,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在家里吃一顿团圆饭。
一家人洗菜、烧菜、搬菜、煮菜、烧饭……忙得不亦乐呼。厨房里不时传来叮叮咚咚的锅、碗、瓢、盆的碰撞声。这响声好像交织成一支美妙的乐曲。
不一会儿,桌上摆满各种各样的美味佳肴。有披着黄金甲的红烧鱼,有红通通的`红烧肉,有圆溜溜的肉丸子,有绿油油的青菜,有香喷喷的糖醋排骨,有又甜又辣的鱼香肉丝,有……我看到满桌子的色香味俱全的菜,想到爸爸烧的菜真是应有尽有,爸爸的手艺真是非凡呀!我等不及,夹起一个肉丸子,就放到嘴里,真是美啊!我又吃一个,感觉越吃越想吃。我尝肉丸子,又夹起一根鱼香肉丝,咬一口,感觉也一样是美味呀!等爸爸、妈妈、奶奶时,我已经吃很多菜。当我们一家四口团团围坐在一起,爸爸打开一瓶红酒,给每人倒一杯,号召我们举杯:“祝愿我们一家的生活和事业在新的一年里红红火火,身体健健康康!”“干杯”,爸爸说完一饮而尽,我吃得更欢,我们有说有笑的。我们大漂亮!”妈妈举起手中的酒杯,对我说:“祝宝贝学习有进步,把钢琴的六、七级过!”爸爸又说:“祝老妈万事如意、永远健康!”奶奶也举起酒杯说:“祝我们全家幸福美满!”在叮叮当当的干杯声中,我们全家一起迎接欢乐祥和的新年。
饭后大约半小时,妈妈又拿出许多水果放到桌子上,有香梨、有苹果、有火龙果、有橘子、有甘蔗,我问妈妈:“妈妈,为什么不吃其它水果,偏偏吃这些水果”。爸爸插嘴道:“因为,香梨代表想你;苹果代表平安;火龙果代表红红火火;橘子代表吉祥;甘蔗代表甜蜜幸福。”“哦!”我恍然大悟。
这时,我抬头一看,已经快八点。我忙说:“春节联欢晚会快开始。”爸爸、妈妈、奶奶就急忙收拾碗筷,一会儿就回到客厅看 年只能在腊月二十三回天宫一趟。
为了能从天上多给人们带些东西回来,灶王奶奶是想尽办法收罗,今天弄些豆腐、明天弄些肉,后天蒸馒头,大后天打酒,一直到除夕晚上,才将东西收罗的差不多。为了人们能过个好年,灶王奶奶连夜赶回人间。家家户户的人们则是一夜不睡觉,点起旺火、香烛、燃响鞭炮,迎接灶王奶奶返回人间。
守岁为何又叫"熬年"
年三十守岁,俗名"熬年"。为什么称作"熬年"呢?相传,在远古的洪荒时代,有一种凶恶的怪兽,人们叫它"年"。
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兽就要从海里爬出来伤害人畜,毁坏田园,降灾于辛苦了一年的人们。人们为了躲避年兽,腊月三十晚上,天不黑就早早关紧大门,不敢睡觉,坐等天亮,为消磨时光,也为壮胆,他们就喝酒。等年初一早晨年兽不再出来,才敢出门。人们见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贺道喜,庆幸没被年兽吃掉,这样过了好多年,没出什么事情,人们对年兽放松了警惕。
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兽突然窜到江南的一个村子里,一村子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小两口平安无事。还有几个童稚,在院里点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红,竹子燃烧后"啪啪"地爆响,年兽转到此处,看见火光吓得掉头逃窜。
此后,人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每至年末岁首,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这样年兽就不敢再来了。在《诗经·小雅·庭燎》篇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记载。所谓"庭燎"就是用竹竿之类制作的火炬,竹竿燃烧后,竹节里的空气膨胀,竹腔爆裂,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这也即是"爆竹"的由来。
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兽怕红,常常被年兽吃掉。这事后来传到天上的紫微星那儿,他为了拯救人们,决心消灭年兽。有一年,他待年兽出来时,就用火球将它击倒,再用粗铁链将它锁在石柱上。从此,每到过年,人们总要烧香,请紫微星下界来保平安。
除夕的民间传说故事 8
话说古代有一只四角四足的恶兽——夕,因冬季大雪覆盖而短缺了食物常到附近的村庄里去找吃的,因其身体庞大、脾气暴躁、凶猛异常,给村民带来了很大的灾难。每到腊月底,人们都整理衣物扶老携幼,到附近的竹林里躲避夕。
这一年,村里的人们在收拾东西逃走的路途中遇到一位年纪约七八岁的孩子,饿倒在路旁。有位好心的老婆婆将孩子救醒,并要这孩子一起上山躲避恶兽——夕,这个聪明的孩子便与老婆婆一起跟着村子里的人来到了村后的竹林里。由于冬季在竹林里寒气逼人,大家冷得纷纷伐竹盖房、烧火取暖。
这个被老婆婆救来的孩子就好奇的问大家:我们这竹林离村子那么近,就不怕夕会来到这里吗?有位老人回答他说:“我年小的时候就随乡亲们来这里躲避夕,雪很大的那几� ”
这个孩子想了想告诉大家:“我有办法除掉‘夕’让大家从今以后不用每到腊月里就出来逃难。”大家听后都非常高兴,纷纷问该怎么办?这个聪明的孩子告诉大家:多砍一些竹节带着,今夜全村人都可以回家!在你们各家的门外挂一块红布,就好了,等到明天天亮之后夕就再也不会来了。乡亲们半信半疑的听着这个孩子的话,由村里的老者带着各自回了自己的家。
很快入夜了,村民们由于害怕“夕”会来没有人敢睡觉,除都在自家的门外悬挂了红布条之外,就来到村中间的空地上,守着一些从竹林里带回来的一些碎的竹节。天气寒冷大家点了火堆取暖,饿了就拿些吃的出来……子夜,便听到一声震天的巨吼,大家恐惧的缩做一团。这时那个聪明的孩子突然间站出来告诉大家说:“我去把他引来,然后大家就往火堆里扔我们守了一夜的碎竹节。”
还没等还好心的老婆婆伸手去拽,这个孩子已经来到了村口,孩子看到夕正在往村里硬闯,破坏了很多东西,于是他大声的叫到:你每年都来,害得百姓不能安居乐业,今天我一定要给你点厉害!“夕”听到孩子的叫声,便循着声音追来过来,可是它看到家家门墙都挂着红红的布条就没敢进,于是顺着孩子的声音忍着挨饿的肚皮来到了村中央的空地这里。
时孩子大声地说:“乡亲们,往火里扔碎竹节啊!”,可是大家因为害怕早已经站在那里礓住了,这个瞬间“夕”用他的角把孩子挑了起来重重的甩在了地上。村民们听到孩子落地的声音反应过来,纷纷往火里扔起了竹节。由于是砍伐不久,湿湿的竹节遇到旺火纷纷爆裂,噼里啪啦的响了起来!“夕”听到这响声掉头鼠窜,没有再损坏村里的东西。
天亮起来了,“夕”被人们扔到火里的竹节爆裂时发出的声音吓跑了,住户家因为门前挂的红条,夕没有进所以保住了,人们心中却高兴不起来。因为那个救了这个村庄的聪明的孩子被“夕”挑死了。而这一天就是正月初一。这个聪明的孩子,他的名字就叫做“年”。
因为“夕”没有死,所以每年的腊月卅十,大家都守着碎竹节等待着,希望早日除掉“夕”。可是一年年过去了,谁也没有再见过“夕”,有的只是大家为防止“夕”的到来燃放的爆竹与门前挂的红布条,然而却给我们留下了这个传说与过年的习俗:腊月卅的夜里,大家齐聚一堂吃着年夜饭,一起守岁等待除夕的钟声。放爆竹,贴门联。等到天亮彼此走访邻里给予问候与祝福。 初一早上乡亲们彼此走访看看相邻有没有受伤说一些吉祥客气的话。希望来年的腊月“夕”不再来。
除夕的故事 9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夕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常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村村寨寨的大家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夕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大家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乡亲们有些封窗锁门,有些拾掇行装,有些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个时候,村外来了个半大的小孩,只见这小孩长得浓眉大眼,漂亮可爱。这孩子子来到村东头见着一位妻子婆问起大伙为什么惊慌。妻子婆无奈告诉小孩夕又来做乱,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夕兽,那小孩笑道:婆婆~我的名字叫做年,让我在家呆一夜,我肯定把‘夕’兽撵走。妻子婆惊目细看,见他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年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夕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氛围与往年不一样:村东头妻子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夕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忽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夕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夕”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个时候,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年在哈哈大笑。夕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避难回来的大家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个时候,妻子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年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妻子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到来,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非常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大家都了解了驱赶夕兽的方法。为此,大伙纷纷都去拜会年,也就是目前的“拜年”,把年的图帖在门口或窗前,叫年画年除掉夕的这一天叫做除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七年级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
关于除夕的故事 10
“一年之季在于春。”春节在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古老最隆重,在人们心目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每逢春节来临,那些在异乡学习、工作、生活的人们,总要千方百计、不辞辛苦地赶回家乡,与家人团聚,共叙亲情。春节如此重要,其习俗也丰富多彩。贴春联,吃团圆饭,放爆竹,拜年,舞龙灯……其中,守岁的习俗在除夕 大年三十是辞旧迎新的时刻,家人们常常通宵达旦地围坐在一起,谈笑玩乐,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然而,在南北朝时期,人们除了守岁之外,还有一种乞如愿的习俗。他们把一个布做的小人,扔在灰土堆中,举着棍子痛打。一边打一边呼唤:“如愿、如愿……”谁打得最卖力,谁在新的一年里就能事事如愿。
这个有趣的风俗起源于一个传说故事。南北朝时期,荆楚地区(今湖南湖北省)有位商人名叫欧明。他经常乘船到各地做买卖。每逢他的船经过彭泽湖时,他都要把随身带的一些果品糕饼、酒肉烟茶之类的食品扔进湖里,再烧上几柱香,算是给彭泽湖的湖神献祭求神保佑他平安。由于他每次路过,都恭恭敬敬地祭祀一番,使得彭泽湖的湖神青洪君大为感动。有一次,青洪君到了湖面上,他先是对欧明夸赞了一通,然后问他有什么愿望。欧明当即回答:“但求如愿。”青洪君点头答应了,便命令手下的小神带上来一个婢女交给欧明,说:“这就是如愿,她能帮你做到你想做的一切事情。”欧明一看,有些惊讶。他没想到自己随口回答的“如愿”竟是青洪君婢女的名字,心下也挺欢喜。他高高兴兴地把如愿领回家中。如愿这姑娘,又聪明又能干,凡是欧明吩咐她做的事情,她都完成得十分出色,欧明对她也很满意。有一年大年三十,如愿不知何故起床比平时晚了许多。欧明很不高兴,训斥了她几句,并按家法打了她几下。如愿觉得十分委屈,一气之下跑到后院的灰堆里不见了。欧明见如愿往灰堆里一钻就不见了,又懊恼又气愤。他举着手杖一边敲打灰堆一边呼唤:“如愿、如愿……”
后来,这个离奇的神话故事,就成了一种风俗,表达了人们祈求万事如愿的美好愿望。盛唐时,除夕乞如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