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阅读答案【精选7篇】》
(一)每天下午,她都准时来到医院大门口左侧的台阶上,铺下一张报纸,静静地坐在那儿看书。那是一本很厚的书。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在她若有所思的时候,能看到她的那双大眼睛,平静而且清澈。虽然病号服并不合体,但并不能掩盖住她典雅的气质。
购买上帝的男孩阅读答案 1
一个小男孩捏着1美元硬币,沿着街边的商店一家一家地询问:“请问您这儿有上帝卖吗?”店主有的说没有,有的嫌他在捣乱,都不爱搭理他。
天快黑了,第29家商店的店主,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热情地接待了男孩。他笑眯眯地问男孩:“你买上帝干嘛?”男孩流着泪告诉老人,他叫邦迪,父母很早就去世了,他是叔叔帕***鲁抚养大的。叔叔是个建筑工人,前不久从脚手架上摔下来,至今昏迷不醒。医生说,只有上帝才能救他。邦迪想:上帝一定是种奇妙的东西,我把上帝买回来,让叔叔吃了,他就会好的。
老人听完眼睛湿润了,问:“你有多少钱?”“1美元。”“孩子,眼下上帝的价格正好是1美元。”老人接过硬币,从货架上拿了瓶“上帝之吻”牌饮料说:“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邦迪喜出望外 将饮料抱在怀里 兴冲冲地回到了医院 一进病房 他就开心地嚷道 叔叔 我把上帝买回来了 您很快就会好起来的。
几天后,一个由世界顶尖医学专家组成的医疗小组来到医院,对帕***鲁进行会诊。他们采用最先进的医疗技术,终于治好了帕***鲁的病。
帕***鲁出院时,院方告诉他,有个老人帮他把钱付清了,那个医疗小组就是老人花重金请来的。他原来是某公司的董事长,退休后开了家商店打发时光。
帕***鲁听后激动不已,他立即和邦迪去感谢老人,可老人不在,出国旅游去了。后来帕***鲁接到了老人的一封信,信中说:“您能有邦迪这个侄儿,实在是太幸福了,为了救您,他拿着1美元到处购买上帝……感谢上帝,是他挽救了您的生命。但您一定要永远记住,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心!”
1. 结合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0.02)
喜出望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给第四自然段加上适当的标点符号。(0.03)
3. 在短文中的横线上写出恰当的语言。(0.02)
4. “医生说,只有上帝才能救他。”这句话的意思是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男孩邦迪心中的“上帝”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认为“真正的上帝”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06)
5. 文中的哪些内容让你感动?为什么?
参考答案:
1.喜出望外:因为意外的惊喜而感到高兴。
2. 给第四自然段加上适当的标点符号。
3.在短文中的横线上写出恰当的语言。
4.医生说,只有上帝才能救他。”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叔叔的病很重,很难治好。
小男孩邦迪心中的“上帝”指的是吃了能治病的奇妙东西。
你认为“真正的上帝”指的是人们的爱心。
5.答:文中的小男孩拿着1美元硬币到处去买上帝和那个老人出钱救了邦迪的叔叔而不图感谢让我感动,因为他们能说明人们都是有爱心的。
南阳烙花张阅读答案 2
我决心用下列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实际行动体现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认真学习、依法执教。认真组织和参加政治学习和政治活动,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无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公平执教。热爱工作、尽职尽责,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
三、刻苦钻研、严谨治学。带头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贾复字君文,南阳冠军人也。少好学,习《尚书》。事舞阴李生,李生奇之,谓门人曰:“贾君之容貌志气如此,而勤于学,将相之器也。”王莽末,为县掾,迎盐河东,会遇盗贼,等比十余人皆放散其盐,复独完以还县,县中称其信。
光武至信都,以复为偏将军。及拔邯郸,迁都护将军。从击青犊于射犬,大战至日中,贼陈坚不却。光武传召复曰:“吏士皆饥,可且朝饭。”复曰:“先破之,然后食耳。”于是被羽先登,所向皆靡,贼乃败走,诸将咸服其勇。又北与五校战于真定,大破之。复伤创甚。光武大惊曰:“我所以不令贾复别将者,为其轻敌也。果然,失吾名将。闻其妇有孕,生女邪,我子娶之,生男邪,我女嫁之,不令其忧妻子也。”复病寻愈,追及光武于蓟,相见甚欢,大飨士卒,令复居前,击邺贼,破之。
光武即位,拜为执金吾,封冠军侯。先渡河攻朱鲔于洛阳,与白虎公陈侨战,连破降之。更始郾王尹尊及诸大将在南方未降者尚多,帝召诸将议兵事,未有言,沉吟久之,乃以檄叩地曰:“郾最强,宛为次,谁当击之?”复率然对曰:“臣请击郾。”帝笑曰:“执金吾击郾,吾复何忧!大司马当击宛。”遂遣复与骑都尉阴识、骁骑将军刘植南渡五社津击郾,连破之。月余,尹尊降,尽定其地。明年春,迁左将军。
复从征伐,未尝丧败,数与诸将溃围解急,身被十二创。【“贾复字君文,南阳冠军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贾复字君文,南阳冠军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帝以复敢深入,希令远征,而壮其勇节,常自从之,故复少方面之勋。诸将每论功自伐,复未尝有言。帝辄曰:“贾君之功,我自知之。”
十三年,定封胶东侯,食郁秩、壮武、下密、即墨、梃、观阳,凡六县。复知帝欲偃干戈,修文德,不欲功臣拥众京师,乃与高密侯邓禹并剽甲兵,敦儒学。帝深然之,遂罢左右将军。复以列侯就第,加位特进。复为人刚毅方直,多大节。既还私第,阖门养威重。朱佑等荐复宜为宰相,帝方以吏事责三公,故功臣并不用,是时列侯唯高密、固始、胶东三侯与公卿参议国家大事,恩遇甚厚。三十一年卒,谥曰刚侯。
(《后汉书·贾复列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事舞阴李生,李生奇之 奇:以……为奇。
B.从击青犊于射犬 从:跟随。
C.贼陈坚不却 陈:陈说。
D.复知帝欲偃干戈 偃:停止、停息。
11.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贾复打仗勇敢的一项是 ( )
①于是被羽先登,所向皆靡
②诸将咸服其勇
③复率然对曰:“臣请击郾。”
④数与诸将溃围解急,身被十二创
⑤而壮其勇节,常自从之
⑥复为人刚毅方直,多大节
A.①③④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②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贾复做县掾,到河东运盐,正遇上盗贼,同行的十多人都扔掉他们的盐跑了,只有贾复完整地带着盐回到县里,县里人都称赞他值得信任。
B.光武帝之所以不让贾复单独带兵打仗,是因为他过于勇敢而容易轻敌。
C.贾复主动要求去攻打实力最强大的'更始帝和郾王尹尊,终于获得胜利。
D.贾复被定封为胶东侯,食邑有郁秩、壮武、下密、即墨、梃、观阳,共六个县。
13.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召诸将议兵事,未有言,沉吟久之。(3分)
(2)执金吾击郾,吾复何忧!(3分)
(3)常自从之,故复少方面之勋。(4分)
参考答案
10.C (陈:同“阵”,战阵。
11.A (②是诸将的看法,侧面表现其勇;⑤是皇帝的
看法,还是侧面表现其勇;⑥是修史者对他品格的
评价。)
12.C (是更始帝时代的郾王尹尊。)
13.见“参考译文”中画线句。
(参考译文)
贾复字君文,是南阳冠军人。年轻时爱好学习,研习《尚书》。师事舞阴李生,李生认为他是奇才,对他的子弟们说:“贾君的容貌志气像这样,又勤奋学习,是做将相的材料啊。”王莽末年,贾复做县掾,到河东运盐,正遇上盗贼,同行的十多人都扔掉他们的盐跑了,只有贾复完整地带着盐回到县里,县里人都称赞他值得信任。
光武帝刘秀到了信都,任贾复为偏将军。等到攻克邯郸,升任他为都护将军。贾复跟随刘秀到射犬攻打青犊,大战到中午,贼人战阵稳固不退。刘秀传令贾复说:“将士都饿了,可以暂且休战吃早饭。”贾复说:“先打败敌人,然后吃吧。”于是冒着乱箭率先冲向敌人,所向披靡,敌人这才战败逃走。众将都佩服他的勇敢。贾复又领军北上和五校在真定交战,大败敌人。贾复受了重伤。光武帝很吃惊的说:“我之所以不让贾复单独带兵,是因为他轻敌。果真,伤了我的名将。听说他妻子怀孕了,如果生女儿的话,我儿子娶她;如果生男孩儿的话,我女儿嫁给他。不要让他为妻子儿女担心。”贾复的伤不久好了,在蓟追上了光武帝,两人见面非常高兴,大宴将士。光武让贾复任先锋,攻打邺城的敌人,打败了敌兵。
光武帝即位,任命他为执金吾,封为冠军侯。贾复先渡黄河到洛阳攻打朱鲔,与白虎公陈侨交战,接连打败了他们,迫使他们投降。更始帝的郾王尹尊和各大将在南方没有投降的还有很多。光武帝召集众将商议军事,先不说话,沉吟好长时间,才用檄简敲着地说:“郾王最强大,其次是宛,谁去攻打他们?”贾复毫不犹豫地回答说:“臣请求攻打郾王。”光武帝笑着说:“执金吾攻打郾王,我还担心什么?大司马就去打宛。”于是派贾复和骑都尉阴识、骁骑将军刘植往南在五社津渡过黄河攻打郾王,接连打败了敌人。一个多月后,尹尊投降,所属各县全部平定。第二年春天,贾复升任左将军。
贾复跟随光武帝征战,没有失败过,几次为众将突围解急,身受十二处伤。光武帝因为贾复敢于深入敌阵,很少让他远征,而佩服他的勇敢和节操,常让他跟着自己,所以贾复很少有独当一面的战功。众将领常常论功自夸,贾复从来不说话。光武帝常说:“贾君的功劳,我心里有数。”
建武十三年,贾复被定封为胶东侯,食邑有郁秩、壮武、下密、即墨、梃、观阳共六个县。贾复知道光武帝要停止征战,治以文德,不希望功臣拥兵住京城,就和高密侯邓禹一起削减军队,敦崇儒学。光武帝深感他们做得对,于是免去他们左右将军的职务。贾复以列侯的身分回到府第,加赐特进。贾复为人刚毅正直,讲究大节。回家以后,闭门修养威严。朱佑等人推荐贾复做宰相,光武帝正准备用三公整顿吏治,当时功臣都不在选用之列,这时列侯中只有高密、固始、胶东三侯和公卿参与商议国家大事,可见贾复受优待很多。建武三十一年贾复去世,谥号刚侯。,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积极组织和参加教研教改活动,为整体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而不懈努力。
四、联系群众、团结协作。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主动沟通思想,虚心听取各方面意见,维护稳定和谐的工作局面。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和形象,共创文明校风。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积极宣传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
五、廉洁从教,为人师表。坚守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严于律己,作风正派,以身作则,注重身教。
《张祖传》阅读答案 3
张祖传
张祖,字彦宗,以字行。十三岁,父祖继殁,独奉母以居。
洪武改元,闽中法令严核,绳吏之法尤峻。惮应役者邀祖斩右大指以自黜。祖疑之,入白母。母曰:“法可避也,指斩不可复续,盍去诸?”遂避匿。未几,斩指事觉,诏逮捕戍边。犯者言张某始与某辈约如此。逮久弗获。会天变肆赦,乃归。室中空虚,至系马槛牛,毁斗桶为薪。念非力学无以树门户,于是决意习儒业。是时,诏民田八顷以上家,择子若①孙一人为吏。县檄至,祖挥之弗受,执卷奋曰:“吾而吏耶?”令白按察司,复檄祖往,固弗受如县。使者熟视之,曰:“君,我辈中人也,勿辱于县。”遂挟以去。
祖既通儒术,兼晓九章算法。时方行方田②令,即以其事属之。文案盈几,祖精勤不舍,昼夜栉理而错画之,皆有绪可按据。
建文时,祖为吏部吏。未几,云南布政张公召入为尚书,于属吏多所更易,独言张某老成,守法不易也。时帝方与方孝孺辈讲求古治,经济之事多变太祖旧章,章奏日下吏部。祖密言于曰:“高皇帝起布衣,有天下,立法创制,规模远矣。为治当责实效。今法制已定,日有变更,未必胜于旧,徒使异议者以为口实,盍先其急者?”紞深然之,而夺于群议,不能用。会添设京卫知事一员,诏吏部选可者。紞曰:“无逾祖矣。”授留守知事。
及靖难师渡江,祖为安吉县丞。紞被谴自经③,舁尸归,属吏无敢往视,祖独往经理其殡。殡毕,哭奠而去。时人义之。
安吉在万山中,向多逋民④,隐田不以自实,财赋甚少。祖至,清勤自持,敬礼贤士大夫,与讲究磨砺。在职九年,稽核财赋,修筑陂塘圩岸,不可胜计。逋民隐田者令以占籍⑤输税,免其罪。声称著闻,以最荐升湖广按察司经历。行至吴桥卒,惟一子扶丧归。
[注]①若:或者。②方田:指方田均税法。紞被谴自经:朱棣登位,张紞被解除职务后自杀。④逋民:逃到本地的百姓。⑤占籍:自外地迁来的成为有户籍的当地居民。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绳吏之法尤峻 绳:捆绑。 B.即以其事属之摇 属:交付。
C.无逾祖矣 逾:超过。 D.不可胜计 胜:尽。
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张祖尽于职尽责的一组是(3分)
①闽中法令严核 ②复檄祖往,固弗受如县
③昼夜栉理而错画之 ④为治当责实效
⑤稽核财赋,修筑陂塘圩岸 ⑥逋民隐田者令以占籍输税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祖为逃避服役而断指出走,遇赦后见家境衰败,于是决定发愤读书以振兴家门。
B.建文年间张祖在吏部做小吏,上司张紞非常赏识他,认为他办事老成,笃守法令。
C.吏部尚书张紞自杀后,属吏中只有张祖敢出面料理丧事,当时的
D.张祖任安吉县丞九年,因政绩卓著,考核获得最高等级,被推荐升任湖广按察司经历。
5.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君,我辈中人也,勿辱于县。(3分) 译:
(2)会添设京卫知事一员,诏吏部选可者。(3分) 译:
文言文《张祖传》阅读答案:
2.(3分)A 3.(3分)D 4.(3分)A
5.(6分)
(1)您是我们这一类的人,不要在县里受委屈。
(2)恰逢(要)增设一位京卫知事,皇帝下令吏部挑选适合的人。
《张祖传》阅读答案 4
语文阅读在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阅读练习,不仅能熟能生巧,轻松应对考试,最重要的,对于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这篇文言文《张祖传》阅读答案,由语文网提供,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张祖,字彦宗,以字行。十三岁,父祖继殁,独奉母以居。
洪武改元,闽中法令严核,绳吏之法尤峻。惮应役者邀祖斩右大指以自黜。祖疑之,入白母。母曰:法可避也,指斩不可复续,盍去诸?遂避匿。未几,斩指事觉,诏逮捕戍边。犯者言张某始与某辈约如此。逮久弗获。会天变肆赦,乃归。室中空虚,至系马槛牛,毁斗桶为薪。念非力学无以树门户,于是决意习儒业。是时,诏民田八顷以上家,择子若①孙一人为吏。县檄至,祖挥之弗受,执卷奋曰:吾而吏耶?令白按察司,复檄祖往,固弗受如县。使者熟视之,曰:君,我辈中人也,勿辱于县。遂挟以去。
祖既通儒术,兼晓丸章算法。时方行方田②令,即以其事属之。文案盈几,祖精勤不舍,昼夜栉理而错画之,皆有绪可按据。
建文时,祖为吏部吏。未几,云南布政张公紞召入为尚书,于属吏多所更易,独言张某老成,守法不易也。时帝方与方孝孺辈讲求古治,经济之事多变太祖旧章,章奏日下吏部。祖密言于紞曰:高皇帝起布衣,有天下,立法创制,规模远矣。为治当责实效。令法制已定,日有变更,未必胜于旧,徒使异议者以为口实,盍先其急者?,紞深然之,而夺于群议,不能用。会添设京卫知事一员,诏吏部选可者。紞曰:无逾祖矣。授留守知事。
及靖难师渣渡江,祖为安吉县丞。紞被谴自经③,舁尸归,属吏无敢往视,祖独往经理其殡。殡毕,哭奠而去。时人义之。
安吉在万山中,向多逋民④,隐田不以自实,财赋甚少。祖至,清勤自持,敬礼贤士大夫,与讲究磨砺。在职九年,稽核财赋,修筑陂塘圩岸,不可胜计。逋民隐田者令以占籍⑤输税,免其罪。声称著闻,以最荐升湖广按察司经历。行至吴桥卒,惟一子扶丧归。
(摘编自《小山类稿》)
[注]①若:或者。②方田:指方田均税法。③紞被谴自经:朱棣登位,张紞被解除职务后自杀。④逋民:逃到本地的百姓。⑤占籍:自外地迁来的成为有户籍的当地居民。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绳吏之法尤峻 绳:捆绑。
B.即以其事属之 属:交付。
C.无逾祖矣 逾:超过。
D.不可胜计 胜:尽。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张祖尽职尽责的一组是( )(3分)
①闽中法令严核 ②复檄祖往,固弗受如县
③昼夜栉理而错画之 ④为治当责实效
⑤稽核财赋,修筑陂塘圩岸 ⑥逋民隐田者令以占籍输税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祖为逃避服役而断指出走,遇赦后见家境衰败,于是决定发愤读书以振兴家门。
B.建文年间张祖在吏部做小吏,上司张紞非常赏识他,认为他办事老成,笃守法令。
C.吏部尚书张紞自杀后,属吏中只有张祖敢出面料理丧事,当时的
D.张祖任安吉县九年,因政绩卓著,考核获得最高等级,被推荐升任湖广按察司经历。
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君,我辈中人也,勿辱于县。(3分)
译:
(2)会添设京卫知事一员,诏吏部选可者。(3分)
译:
参考答案:
1.A
【试题解析】从语法角度看,A、B、C三个选项都是动词搭配名词或者代词,D项是个副词搭配动词,从语法角度看都是正确的,因而要从语意角度进行判断。从语意角度看,A项的捆绑显然与现代汉语类似,回文定位会发现绳吏之法尤峻并不是将官吏捆绑,朝廷不可能立法捆绑官员,而应该是规范、约束的意思,答案选A。
2. D
【试题解析】组合选择题要把握两个限定条件(主语和内容)和一个范围条件(段落位置)。本题中,两个限定条件是主语和内容,即题目中的表明张祖尽职尽责的主语张祖和内容尽职尽责。尽职尽责的内容从文章的第三段,也就是张祖开始担任官职之后才出现的一个品质特色;范围条件很容易判断,位于一、二两段的选项都不涉及尽职尽责。
3. A
【试题解析】文言文的文意理解题是考查考生的细心程度,因为在人物传记中的文意理解题考查的都是翻译细节出错,也就是要求学生在按照选项A、B、C、D的顺序回文定位时,做到以逗号为断句进行逐字翻译对照。比较容易出错的是人物名称(张冠李戴)、人物态度(态度相反)、将欲等词语的翻译(还未做的事情,选项中� A.第一个逗号前的为逃避服役而断指出走翻译错误,对应的原文是惮应役者邀祖斩右大指以自黜。祖疑之,入白母。母曰:法可避也,指斩不可复续,盍去诸?遂避匿,也就是有人邀请张祖斩除大拇指来免除兵役,张祖犹豫不决,就回家告诉了母亲,母亲劝他:法律是可以逃避,斩掉的手指却再也长不出来了,为什么要斩去它呢?于是避开了这件事情没有做,张祖并没有真的斩去手指,由此可见,该项错误。
4. (1)您是我们这一类的人,不要在县里受委屈。 (2)恰逢(要)增设一位京卫知事,皇帝下令吏部挑选适合的人。
【试题解析】(1)字字落实:忠于原文,不增不减。(落实关键词语)(2)句句通顺:合乎文意,明白通顺。(落实特殊句式)(3)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4)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直译和意译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1)辈辱各1分,判断句式1分;(2) 添 诏各1分,判断句式1分。
【参考译文】:
张祖,字彥宗, 十三岁时,父亲、祖父相继去世,独自侍养母亲一起居住。
洪武元年,闽中的法令严酷,约束官吏的法令尤甚。有害怕被征召劳役的人来约张祖一起斩断右手大拇指来免除劳役。张祖疑虑拿不定主意,回家告诉了母亲,母亲说:法令可以逃避,手指斩断后就不能再连上,何不逃离呢?于是逃跑藏匿起来。不久,斩断指头的事被发现,诏令逮捕发配去戍边。犯罪的人说张祖开始与自己相约这样做的。。追捕张祖很久没有抓到。正赶上新皇即位大赦天下,就回来了。家中一无所有,以至于变成马厩牛圈,毁木斗桶做薪柴。张祖想不努力学习就不能振兴门户,于是决心学习儒学。这时,皇帝下诏有八顷田以上的人家,选出一个儿子或孙子为小吏。县里文书送到(征如张祖),张祖拒不接受,手拿经书愤愤的说:我是做小吏的人吗?县令报告了按察司,按察司再发文让张祖前去,张祖像县里一样坚决不接受。使者仔细地看了看顾他,说:您是我们这一类的人,不要在县里受委屈。于是带他一起离开了。
张祖已经通晓儒学,又明晓九章算法。当时正推行方田均税法,就把这件事交付给他。文书满几案,张祖兢兢业业,废寝忘食分类梳理、安排、谋划,事情做的有条有理、有据可查。
建文帝时,张祖为吏部小吏。不长时间,云南布政史张公紞被召入为吏部尚书,于是下属官吏很多都更换了,唯独说张祖办事老城、守法度而没有更换。当时建文皇帝正与方孝孺等人讲求古法治国,治理国家的事很多都改变了太祖的旧制度,变法章奏每天都传到吏部。张祖暗中对张公紞说:高皇帝起于平民,据有天下,创立新法制度,规模很大。治理国家应追求实效。现在法制已定,每天都有变更,未必胜于旧法,只给有不同意见的人提供借口,何必这么急着改变呢? 张公紞认为他说的很对,但因群议太盛,没有采用。恰逢(要)增设一位京卫知事,皇帝下令吏部挑选合适的人。张公紞说:没有比张祖(再合适的)。授张祖为留守知事。
等到靖难之师渡江成功后,张祖做安吉县丞。张公紞被解除职务自杀,尸体抬回家,属吏没有敢去探视的,只有张祖前往帮助料理丧事。出殡完毕,哭着祭奠后离开,当时的
安吉多山,向来多逃到本地的百姓,隐藏田地不能如实上报,收上的财赋很少。张祖到任后,清廉勤勉自守,尊敬礼待贤士大夫,与他们协商探讨,在职九年,稽查核实财赋,修筑池鱼之殃堤坝,不可胜数。逃到本地的百姓隐藏田地的令他们登记户籍交税,免其罪过,声名卓著远扬,因考核等级最高被推荐升任湖广按察司经历。上任行经吴桥时去世,只有一个儿子扶丧归家。
“张砺,字梦臣”阅读答案 5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砺,字梦臣,磁州滏阳人也。砺幼嗜学,有文藻。在布衣时,或睹民间争竞,必为亲诣公府,辨其曲直,其负气也如此。唐同光初,擢进士第,寻拜左拾遗,直史馆。会郭崇韬伐蜀,奏请砺掌军书。蜀平,崇韬为魏王继岌所诛,时崇韬左右亲信皆惧祸奔逃,惟砺诣魏王府第,恸哭久之,时人皆服其高义。及魏王班师,砺从东归。至利州,会康延孝叛,回据汉州,任圜奉魏王命,回军西讨延孝。时砺献谋于圜,请伏精兵于后,先以羸师诱之,圜深以为然。延孝本骁将也,任圜乃儒生也,延孝闻圜至,又睹其羸师,殊不介意,及战酣,圜发精兵以击之,延孝果败,遂擒之以归。是岁四月五日至凤翔,内官向延嗣奉庄宗命,令诛延孝。监军李延袭已闻洛中有变,故留延孝,且害任圜之功故也。圜未决,砺谓圜曰:“此贼构乱,遂致凯旋差晚,且明公血战擒贼,安得违诏养祸,是破槛放虎,自贻其咎也。公若不决,余自杀此贼。”任圜不得已,遂诛延孝。
未几,父之妾卒。初,妾在世,砺以久侍先人,颇亦敬奉,诸幼子亦以祖母呼之。及卒,砺疑其事,询于同僚,未有以对,砺即托故归于滏阳,闲居三年,不行其服,论情制宜,识者韪之。
高祖起于晋阳,唐末帝命赵延寿进讨,又命翰林学士和凝与延寿偕行。砺素轻凝,虑不能集事,因自请行,唐末帝慰而许之。及唐军败于团柏谷,与延寿俱陷于契丹,契丹以旧职縻之,累官至吏部尚书。会契丹主卒,永康王北去,萧翰自东京过常山,乃引铁骑围其第。时砺有疾,方伏枕,翰见砺责之曰:“尔言于先帝,云不得任蕃人作节度使,如此则社稷不永矣;又先帝来时,令我于汴州大内安下,尔言不可;又我为汴州节度使,尔在中书,何故行帖与我?”砺抗声而对,辞气不屈,翰遂锁砺而去。《辽史》:砺抗声曰:“此国家大体,安危所系,吾实言之。欲杀即杀,奚以锁为!”
砺平生抱义怜才,急于奖拔,闻人之善必攘袂以称之,见人之贫,亦倒箧以济之,故死之日,中朝士大夫亦皆叹惜焉。
4、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此贼构乱,遂致凯旋差晚 构:造成,构成
B、故留延孝,且害任圜之功故也。 害:妨害,伤害
C、不行其服,论情制宜,识者韪之。 制:制定,决定
D、契丹以旧职縻之,累官至吏部尚书。 縻:束缚,
5、“砺平生抱义怜才”下列材料说明砺“抱义”的一项是(3分)
①惟砺诣魏王府第,恸哭久之 ② 请伏精兵于后,先以羸师诱之,③ 砺以久侍先人,颇亦敬奉,诸幼子亦以祖母呼之。④ 砺素轻凝,虑不能集事,因自请行,⑤ 在布衣时,或睹民间争竞,必为亲诣公府,辨其曲直,⑥ 砺抗声而对,辞气不屈。
A、②④⑤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①③⑥
6、下列对文章内容概括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张砺爱学习,有文采,唐同光初年进士及第,不做官的时候,有时看到百姓之间争辩不止,一定亲自去公府,争辩是非曲直。
B、康延孝造反,奉魏王命,张砺掉头率军向西讨伐,出谋划策,利用敌人的麻痹思想,派发精锐的士兵来进攻对方,取得胜利。
C、父亲的妾死了,张砺犹豫不知道应该怎么办,向同僚询问,没有人能回答,砺就找了个借口回到,闲居了三年。
D、张砺对国家大计一向坚持自己的操守,不赞同任用少数民族的人做节度使,也不赞同他们在皇宫内驻守;爱惜人才,急于做奖励和提拔的事。
7、翻译文中画线句子:(每句5分,共10分)
(1)砺素轻凝,虑不能集事,因自请行,唐末帝慰而许之。
(2)此国家大体,安危所系,吾实言之。欲杀即杀,奚以锁为!
4.B(害:嫉恨)
5.D(2是有谋略 4是希望建功立业)
6.B(奉魏王命回军西讨延孝的,不是张砺而是任圜)
7、⑴张砺一向看不起和凝,考虑不能够成就事业,于是自己请求前行,唐末帝安抚并答应了他。
(评分细则:大意2分,轻:轻视;因:于是;许:答应,允许。各1分)
⑵这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国家安危,我实话实说而已,想要杀我就杀吧,为什么用绳锁来绑我呢!
(评分细则:大意2分,判断句,系:关系到,相关。奚:为什么,各1分,)
文言文翻译:
张砺,字梦臣,磁州滏阳人。砺幼年十分爱学习,很有文采。在做贫民百姓的时候,有时看到百姓之间争辩不止,一定亲自去公府,争辩是非曲直,他如此看重气节操守。初年,选拔为进士,不久授予左拾遗,直史馆。正值郭崇韬讨伐蜀国,他上奏请求砺掌管军中文告。平定了蜀国,崇韬被魏王继岌所杀害,当时崇韬左右亲信都害怕招惹祸患奔走逃命,只有砺到魏王的府邸大哭很久,当时人都佩服他的高尚节操。等到出征回来,跟随副招讨使任圜回到自己的领地到达利州 ,正值康延孝造反,返回占有了汉州,圜奉魏王命,掉头率军向西讨伐。当时砺为出谋划策,请求在后面布置精锐的军队,首先用羸弱的军队来引诱对�
那一年的四月五日至凤翔,内官向延嗣奉庄宗命令,下令诛杀延孝。延袭听说洛中有变化,所以留下了延孝,同时也是妒忌的功劳的缘故,圜不知怎么办,砺对圜说“这个人造成祸乱,导致胜利略微晚了些,况且你通过浴血奋战抓到了敌人,怎么能违背君命豢养祸患,这是打破笼子放出老虎,自己遗留祸患啊。你如果不下决心,我亲自杀了这个坏蛋。任圜没有办法,于是就杀他了。
不久,父亲的妾死了,她在世的时候,砺已经很长时间侍奉她了,也很孝顺,每个孩子也都跟她叫祖母。等到她死了,砺犹豫这个事情怎么办,向同僚询问,没有人能回答,砺就找了个借口回到,闲居了三年,没有穿丧服,按照实际情况来决定事情该怎么办,认识的
高祖在晋阳起兵,唐末帝命令赵延寿进行讨伐,又命令翰林学士和凝和延寿一起同行。砺一向看不起凝,考虑不能够成就事业,于是自己请求前行,唐末帝安抚并答应了他,等到唐军在被打败,和延寿一起失陷与契丹,契丹拿旧职位束缚他,升官到了吏部尚书的官职。正值契丹君王去世,永康王回北方,从东京经过,就率领骑兵包围了他的住所。当时砺生病正躺在床上,见到砺就责骂他说:“你在先帝面前说,不能任用少数民族的人做节度使,用他们就国家大业不能长久了;先帝来的时候,让我在皇宫内住下,你说不行,还有我做汴州节度使,你在中书省,为什么发文告给我?”砺大声以对言辞没有屈服,翰就用锁绑住了砺离开,《辽史》:砺高声说:“这是国家的大事,关联到国家安危,我实话实说而已,想要杀我就杀吧,为什么用锁来绑我呢!”
张砺一生胸怀气节爱惜人才,急于做奖励和提拔的事,听说别人做得好的地方一定撩起衣袖来赞美他,见到有人贫穷就倾尽所有去帮助,所以死的那一天,朝中的士大夫都感叹惋惜。
购买上帝的男孩 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慈眉善目”、“不慎”、“喜出望外”等词语。
3?理解“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心”,知道爱心会让一切变得更美好。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和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心”。能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理解爱心会让一切都变得美好。
教学准备
教师:1?舒缓的音乐;
2?歌曲《爱的奉献》;
学生:收集有关爱心的故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放轻音乐)老师讲述邦迪和他叔叔相依为命的故事。(老师根据教材自由发挥,创编)讲到叔叔帕特鲁普受伤时,引出课题。(于是在夜幕降临的大街上,出现了一个——购买上帝的男孩)
教师板书课题。
2?学生齐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他是怎样购买上帝的?买到了吗?他叔叔后来怎样了?)教师把重要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读一读。自由读课文,(可以读两遍、三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抽学生分段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纠正字音。
3?找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师生共同交流。
4?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师生释疑
1?解决问题一:小男孩是怎样“买”上帝的?
①找出写孩子“购买”上帝的段落。读一读,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相应的字、词。
②想想小男孩的话应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着急、伤心)抽读第1段。
哪些词该重读,做上记号,说说你的理由再读一读。(提、沿着、一家一家、询问第29家、流着泪)
③默读第2、3段,你读懂了什么?(邦迪善良、执著,老人慈祥、热心、善良等)指导学生读第2段有关邦迪回答的句子。
2?解决问题二:他购买到上帝了吗?
①抽学生读出勾画的有关句子。
②指导朗读第4段,体会邦迪高兴的心情。哪些词语该重读,做上记号,并说说为什么。(如:喜出望外、兴冲冲、开心、叫嚷。并联系课文理解“喜出望外”)
③老人是一位怎样的人?(填空:这是一位的老人)从哪些地方可看出?(善良、有同情心的人。从“慈眉善目”、“笑眯眯”、“眼圈湿润”以及“上帝的价格正好是1美元”等地方可看出)
④朗读1~4段,体会邦迪前后的心情,读出老人的善良、慈爱以及对邦迪的同情。
3?解决问题三:邦迪的叔叔得救了吗?
①是谁挽救了叔叔的生命?(小组讨论后,自由发言)
②老师小结引导,并出示句子。
(是医生,采用最先进的医疗技术,治好了叔叔的伤;是男孩,不辞劳苦为叔叔购买“上帝”;是老人,受了小男孩的感染,伸出援助之手,付出一大笔医药费。所以,我们说,不是上帝,而是医生、邦迪和老人的爱心挽救了叔叔的生命)
③学生结合课文和实际说说怎样理解“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心”这句话。
4?播放歌曲:《爱的奉献》,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
1?把搜集的有关爱心的故事在小组里交流,推荐一名到班上讲。
2?指导积累,把你喜欢的词句抄在词语积累本上。
附:板书设计
购买上帝的男孩
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心
“张砺,字梦臣”阅读答案 7
张砺,字梦臣,磁州滏阳人也。砺幼嗜学,有文藻。在布衣时,或睹民间争竞,必为亲诣公府,辨其曲直,其负气也如此。唐同光初,擢进士第,寻拜左拾遗,直史馆。会郭崇韬伐蜀,奏请砺掌军书。蜀平,崇韬为魏王继岌所诛,时崇韬左右亲信皆惧祸奔逃,惟砺诣魏王府第,恸哭久之,时人皆服其高义。及魏王班师,砺从东归。至利州,会康延孝叛,回据汉州,圜奉魏王命,回军西讨延孝。时砺献谋于圜,请伏精兵于后,先以羸师诱之,圜深以为然。延孝本骁将也,任圜乃儒生也,延孝闻圜至,又睹其羸师,殊不介意,及战酣,圜发精兵以击之,延孝果败,遂擒之以归。是岁四月五日至凤翔,内官向延嗣奉庄宗命,令诛延孝。监军李延袭已闻洛中有变,故留延孝,且害任圜之功故也。圜未决,砺谓圜曰:“此贼构乱,遂致凯旋差晚,且明公血战擒贼,安得违诏养祸,是破槛放虎,自贻其咎也。公若不决,余自杀此贼。”任圜不得已,遂诛延孝。
未几,父之妾卒。初,妾在世,砺以久侍先人,颇亦敬奉,诸幼子亦以祖母呼之。及卒,砺疑其事,询于同僚,未有以对,砺即托故归于滏阳,闲居三年,不行其服,论情制宜,识者韪之。
高祖起于晋阳,唐末帝命赵延寿进讨,又命翰林学士和凝与延寿偕行。砺素轻凝,虑不能集事,因自请行,唐末帝慰而许之。及唐军败于团柏谷,与延寿俱陷于契丹,契丹以旧职縻之,累官至吏部尚书。会契丹主卒,永康王北去,萧翰自东京过常山,乃引铁骑围其第。时砺有疾,方伏枕,翰见砺责之曰:“尔言于先帝,云不得任蕃人作节度使,如此则社稷不永矣;又先帝来时,令我于汴州大内安下,尔言不可;又我为汴州节度使,尔在中书,何故行帖与我?”砺抗声而对,辞气不屈,翰遂锁砺而去。《辽史》:砺抗声曰:“此国家大体,安危所系,吾实言之。欲杀即杀,奚以锁为!”
砺平生抱义怜才,急于奖拔,闻人之善必攘袂以称之,见人之贫,亦倒箧以济之,故死之日,中朝士大夫亦皆叹惜焉。
4.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唐同光初,擢进士第,寻拜左拾遗,直史馆。 擢 :选拔
B.故留延孝,且害任圜之功故也。 害:妨害,伤害
C.不行其服,论情制宜,识者韪之。 制:制定,决定
D.契丹以旧职縻之,累官至吏部尚书。 縻:束缚,
5.“砺平生抱义怜才”下列材料说明砺“抱义”的一项是 ( )
①惟砺诣魏王府第,恸哭久之②请伏精兵于后,先以羸师诱之,③砺以久侍先人,颇亦敬奉,诸幼子亦以祖母呼之。④砺素轻凝,虑不能集事,因自请行,⑤在布衣时,或睹民间争竞,必为亲诣公府,辨其曲直,⑥砺抗声而对,辞气不屈。
A.②④⑤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①③⑥
6.下列对文章内容概括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张砺爱学习,有文采,唐同光初年进士及第,未做官的时候,有时看到百姓之间争辩不止,一定亲自去公府,争辩是非曲直。
B.康延孝造反,跟随郭崇韬奉魏王命,掉头率军向西讨伐,出谋划策,利用敌人的麻痹思想,派发精锐的士兵来进攻对方,取得胜利。
C.父亲的妾死了,砺犹豫不知道应该怎么办,向同僚询问,没有人能回答,砺就找了个借口回到,闲居了三年。
D.砺对国家大计一向坚持自己的操守,不赞同任用少数民族的人做节度使,也不赞同他们在皇宫内驻守;爱惜人才,急于做奖励和提拔的事。
7.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⑴此贼构乱,遂致凯旋差晚,且明公血战擒贼,安得违诏养祸,是破槛放虎,自贻其咎也。(5分)
⑵此国家大体,安危所系,吾实言之。欲杀即杀,奚以锁为?(5分)
参考答案:
4.B (害:嫉恨) 5.D(②是有谋略;④是希望建功立业) 6.B(跟随郭崇韬奉魏王命,不是郭崇韬)
7.⑴这个人图谋作乱,导致胜利略微晚了些,况且你通过浴血奋战抓到了敌人,怎么能违背君命豢养祸患,这是打破笼子放出老虎,自己遗留祸患啊。(大意2分,差:略微;贻:遗留,留下;致:导致。各1分)
⑵这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国家安危,我实话实说而已,想要杀我就杀吧,为什么用锁来绑我呢!(第一句话的判断句,系:关系到,相关。奚:为什么。各一分,大意2分)
翻译:张砺,字梦臣,磁州滏阳人。砺幼年十分爱学习,很有文采。在做贫民百姓的时候,有时看到百姓之间争辩不止,一定亲自去公府,争辩是非曲直,他如此看重气节操守。初年,选拔为进士,不久授予左拾遗,直史馆。正值郭崇韬讨伐蜀国,他上奏请求砺掌管军中文告。平定了蜀国,崇韬被魏王继岌所杀害,当时崇韬左右亲信都害怕招惹祸患奔走逃命,只有砺到魏王的府邸大哭很久,当时人都佩服他的高尚节操。等到出征回来,跟随副招讨使任圜回到自己的领地到达利州 ,正值康延孝造反,返回占有了汉州,圜奉魏王命,掉头率军向西讨伐 。当时砺为出谋划策,请求在后面布置精锐的军队,首先用羸弱的军队来引诱对�
那一年的四月五日至凤翔,内官向延嗣奉庄宗命令,下令诛杀延孝。延袭听说洛中有变化,所以留下了延孝,同时也是妒忌的功劳的缘故,圜不知怎么办,砺对圜说“这个人图谋作乱,导致胜利略微晚了些,况且你通过浴血奋战抓到了敌人,怎么能违背君命豢养祸患,这是打破笼子放出老虎,自己遗留祸患啊。你如果不下决心,我亲自杀了这个坏蛋。任圜没有办法,于是就杀他了。
不久,父亲的妾死了,她在世的时候,砺已经很长时间侍奉她了,也很孝顺,每个孩子也都跟她叫祖母。等到她死了,砺犹豫这个事情怎么办,向同僚询问,没有人能回答,砺就找了个借口回到 ,闲居了三年, 没有穿丧服,按照实际情况来决定事情该怎么办,认识的
高祖在晋阳起兵,唐末帝命令赵延寿进行讨伐,又命令翰林学士和凝和延寿一起同行。砺一向看不起凝,考虑不能够成就事业,于是自己请求前行,唐末帝安抚并答应了他,等到唐军在被打败,和延寿一起失陷与契丹,契丹拿旧职位束缚他,升官到了吏部尚书的官职。正值契丹君王去世,永康王回北方,从东京经过,就率领骑兵包围了他的住所。当时砺生病正躺在床上,见到砺就责骂他说:“你在先帝面前说,不能任用少数民族的人做节度使,用他们就国家大业不能长久了;先帝来的时候,让我在皇宫内住下,你说不行,还有我做汴州节度使,你在中书省,为什么发文告给我?”砺大声以对 言辞没有屈服,翰就用锁绑住了砺离开,《辽史》:砺高声说:“这是国家的大事,关联到国家安危,我实话实说而已,想要杀我就杀吧,为什么用锁来绑我呢!”
砺一生胸怀气节爱惜人才,急于做奖励和提拔的事,听说别人做得好的'地方一定撩起衣袖来赞美他,见到有人贫穷就倾尽所有去帮助,所以死的那一天,朝中的士大夫都感叹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