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范文大全 > 短篇古代幽默故事优秀17篇正文

《短篇古代幽默故事优秀17篇》

时间:

在中国历史中,有很多神话故事,大家阅读过哪些呢?

短篇古代幽默故事 1

这天,韩老大赶完集,买了碗熬豆腐吃。饭桌对面有个老财主,一边吃着肉丝拌黄瓜,喝着酒,一边得意洋洋地自语道:“穷人穷,富人富,有钱的吃黄瓜,没钱的`吃豆腐。”

韩老大一听,知道老财主在取笑自己,也不急,也不气,对跑堂的说:“我要150盘肉丝拌黄瓜!”

跑堂的说:“没有那么多黄瓜,再说您要这么多干啥用呢?”

韩老大说:“我在集上买了一头公猪。原主人说,这头大公猪专爱吃拌黄瓜。这就叫:穷人穷,富人富,大公猪专爱吃黄瓜。赶猪的只能吃豆腐。”

饭馆里吃饭的人都哄堂大笑起来。老财主气红了脸,端起酒壶一口气喝个净光,灰溜溜地跑出饭馆去了。

古代的幽默故事 2

相不着

有个相面的,扯住一个人,硬要缠着给人相面。被扯住的人说:“你相不准我,你倒相准你了。”相面的笑着问道:“你相准我怎样?”被扯住的人答道:“我相准了你今天肯定相不着我!”

——清·游戏主人《笑林广记》

皇帝不作揖

有个人从京城回来,逢人便自夸曾见过皇帝。别人问:“皇帝的家什么样?”他回答说:“门前有四柱牌坊,写着‘皇帝世家’的金字。大门里有匾,题‘天子第’三个金字。两边对联是: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

别人又问:“皇帝穿戴如何?”他答道:“头戴的乌纱帽很大,身穿的海青官袍是金子做的。”问的人说:“你明明在说谎,穿了金子打的海青袍,怎样下拜作揖?”自夸的人答道:“呸!你真是个冒失鬼!你想他做了皇帝,还肯给谁作揖?”

——清·游戏主人《笑林广记》

风流不成

有个嫖客,把钱花完了,鸨母摆酒为他饯行。忽然下起了雨,嫖客叹道:“雨落天留客,天留人不留。”鸨母听了,念他在这里花了不少钱,便勉强留他又住了一晚。第二天下了雪,又留了一晚。到了第三天,刮起了风。嫖客还想再留住,便又叹息。鸨母说:

“官人如今没了钱,风留(流)不成了!”

——清·游戏主人《笑林广记》

说出来

一个人被讨债者逼迫得紧,一时性急,说道:“你真的要逼我说出来么?”讨债人以为他发现了自己的什么隐私,便不再逼他,默然离去。这样一连好几次,最后讨债者也不耐烦了,把心一横,说道:“要说就由你说出来,我豁出去了,不怕你!”欠债人又逼了一句:“真的要我说出来?”讨债人说:

“真要你说!”欠债人便说道:

“不还了。”

——清·游戏主人《笑林广记》

学官话

有兄弟二人出外经商,学了几句官话。他们回家时,走到半路,哥哥到河对岸去大便,让弟弟先回家见父亲。父亲问道:“你哥哥呢?”弟弟回答说:“杀死(撒屎)。”父亲听了大吃一惊,忙问:“在哪里杀死的?”弟弟答道:“河南。”父亲正在悲恸之间,哥哥回到了家,父亲见了,便骂小儿子怎能这样胡说。小儿子说:“我不过说的是官话罢了。”父亲怒道:

“这样的官话,只能吓唬你亲爹!”

——清·游戏主人《笑林广记》

古代的幽默故事 3

作为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影响人物之一的曾国藩,小时候的天赋却并不高。

有一天晚上,夜深人静之时,少年曾国藩在家读书,一篇文章背了好久,还没有背下来。他只好一直诵读此文。

这个时候,一个小偷来了,藏在在屋檐下,心想着等人睡觉之后再进去偷。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曾国藩去睡觉,还是翻来覆去地背那篇文章。

小偷大怒,跳出来大声说:“你这种水平,读什么书?”小偷将那文章很流畅地背诵了一遍,然后轻蔑地看了曾国藩一眼,扬长而去。

这件事对曾国藩触动很深,从此知耻而后勇,终

古代的幽默故事 4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yí)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梅子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古代的幽默故事 5

宋年间,潘州一带有个叫郭使君的郎中,精通医道,深得乡邻尊敬。

一天,他上山采药被一种结在藤状植物上的果实所吸引。果实形如山栀,又似诃子,去壳尝之,其味甘淡,气芳香,于是摘下一些带回家来想研究它的药性。

几天后,郭使君见这些果实未干透,怕久放发霉,就放到锅中炙炒。不一会儿,浓郁的香气弥散开来,诱得年幼的孙子嚷着要吃。使君无奈,就拣出炒熟的三枚给孙儿吃。没想到次日早晨,孙子解大便时竟排出了几条蛔虫。使君思想其缘故,莫非这果儿能驱除蛔虫?于是就又给孙子吃了八、九枚。这下子可把孙儿折腾坏了,又是一个劲打嗝,又是呕吐。郎中断定是过量中毒,忙用甘草、生姜等给孙儿解了毒。几天后,他再次给孙子服食了三四枚,果然孙儿又顺利排出了几条蛔虫。这孙儿本偏食,面黄瘦弱,吃果子不仅驱了虫,而且食欲大增,身体也渐渐强壮起来。

此后,郭郎中在行医时,遇到疳积、虫积的患儿,就酌量用这种果实去医治,每获良效。人们问起这果子的名字,郎中一时想不出,最后应允了大家的叫法,取名“使君子“。

使君子是同科植物使君子的干燥成熟果实。主要功能是驱虫、消疳积。对蛔虫、蛲虫有良好的驱杀作用。

有毒性,勿过量。

古代搞笑有趣的民间故事 6

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姓宋的青年,自小刻苦攻读,非常勤奋,而且为人正直,宅心仁厚。他顺利通过县试之后,正准备参加乡试,没想到偶感风寒,一病不起。

这天,他昏昏沉沉地躺在床上,恍恍惚惚看见一个衙役从门外走进来,手里拿着一纸公文,说让他去参加考试。宋某以为是让他去参加乡试,问也没问,稀里糊涂地跟着衙役出了门。宋某只觉得身子轻飘飘的,走起路来一点不费劲,不一会,就看见一座大殿,衙役便把他带了进去。只见正殿上坐了十几位鲜衣华服的官员,宋某只认识关帝爷,其余的从来没有见过。心里有些莫名其妙,不知道关帝爷怎么会出现在考场上。再看大殿下面摆着两张桌子和两张椅子,其中一张椅子上坐着一个秀才,那些官员便叫宋某坐在另一张椅子上。不一会儿,试卷发下来了,题目是“一人两人,有心无心”。

宋某满腹经纶,提起笔来,毫不费力地一挥而就,洋洋洒洒写了满满几张纸。过了一会儿,两人都交了卷子。考官们开始批阅。宋某的卷子中有这样两句话:“有意做好事,做得再好,功劳再大也不值得奖励;无意干坏事,造成再大的损失也不应该受到处罚。”考官们读到这两句话,都互相传阅,赞不绝口。于是主考官对宋某说:“我看你文才斐然,品性亦佳,现在河南正缺一名城隍神,我们打算派遣你去补缺,你肯定能够胜任。”宋某一听,这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立刻跪在地上,哀求哭告:“小人家中尚有六旬老母,小人若是就此离去,老人家无人照料。恳求大人先允许我回家侍奉老母,给她老人家养老送终之后再去赴任。”那些官员一听,便拿出生死簿查看,查出宋母还有九年陽寿。

于是,坐在大殿上的关帝爷指着另一个考生说:“那这九年就让他代理好了。”又转过头对宋某说:“本来任命你为城隍,是不能拖延上任时间的,但是念你一片孝心,破格让你再返陽间,侍奉老母尽享天年之后再赴任。但是九年之后一定要准时去河南。”

宋某一听,赶忙磕头致谢。宋某退出宫殿之后,坐车往家赶,恍恍惚惚之间,忽然被一阵哭声惊醒,睁开眼一看,家人都披麻戴孝围着他哭天抢地,原来他已经死了三天了。

九年以后,宋母果然去世。埋葬了母亲之后,宋某简单交代了一下后事,没过两天也死了。死的那天,住在城西的岳父忽然看见女婿身着官服,骑着高头大马,带着许多随从缓缓走过来,走到他跟前跳下马,向他行了一礼就走了。岳父觉得非常奇怪,正在纳闷,女儿派人来告诉他说女婿已经死了。

从此,这个宋某就是河南的一名城隍神了。城隍神是专门负责守护城池的,职责就是护国安邦,惩恶扬善。

古代幽默故事 7

一、狗吃书画

明末清初,浙江兰溪壁峰有个聪明人,叫毕矮,常与财主作对。

一天大富翁周道胜正在茶店说毕矮坏话,恰巧毕矮路过,就走进去,说:“今天我遇到一件怪事。”

周道胜忙问:“毕老兄,什么怪事呀?”

毕矮说:“我邻居一只狗,近来专门偷吃书画。今天,邻居把家里收藏书画都拿出来翻晒,不料全被这狗吃了,主人杀死这狗,剖开它肚子一看,你猜里面是些什么?哈,一肚子坏画(话)。”

茶客明白毕矮在嘲笑周道胜,哈哈大笑起来。

二、“瘟狗有福”

有一天,孙财主准备设宴请客。长工毕矮跟他上街买菜,买了整整一筐鱼肉。回来路上,毕矮见不远处有只黄狗,就故意把筐放低拎着。那黄狗窜过来猛一口叼走了肉。孙财主命毕矮去追。毕矮追了一会空手回来说:“唉,真是瘟狗有福!”

孙财主莫名其妙地问:“你说什么?”

毕矮说:“喏,我们当长工,一年到头拼死干活,从没吃过一顿肉,这下正如你东家所说,‘命里注定’,没福气呀。”

财主点头道:“对!吃肉有吃肉福气。我为啥酒肉不断?这是‘命中注定’!”

毕矮笑道:“东家,那死瘟狗把肉叼去,像你一样,嗨嗨,也有吃肉福气哩。”

财主愣了。

三、郑板桥送贼诗

清代书画家郑板桥年轻时家里很穷。因为无名无势,尽管字画很好,也卖不出好价钱。家里什么值钱东西都没有。

一天,郑板桥躺在床上,忽见窗纸上映出一个鬼鬼祟祟人影,郑板桥想:一定是小偷光临了,我家有什么值得你拿呢?便高声吟起诗来:大风起兮月正昏,有劳君子到寒门!诗书腹内藏千卷,钱串床头没半根。

小偷听了,转身就溜。郑板桥又念了两句诗送行:

出户休惊黄尾犬,越墙莫碍绿花盆。

小偷慌忙越墙逃走,不小心把几块墙砖碰落地上,郑板桥家黄狗直叫着追住小偷就咬。郑板桥披衣出门,喝住黄狗,还把跌倒小偷扶起来,一直送到大路上,作了个揖,又吟送了两句诗:夜深费我披衣送,收拾雄心重作人。

四、郑板桥吟蟹诗

郑板桥任潍县知县时,有一天差役传报,说是知府大人路过潍县,郑板桥却没有出城迎接。原来那知府是捐班出身,光买官钱,就足够抬一轿子,肚里却没有一点真才实学,所以郑板桥瞧不起他。

知府大人来到县衙门后堂,对郑板桥不出城迎接,心中十分不快。在酒宴上,知府越想越气。恰巧这时差役端上一盘河蟹,知府想:“我何不让他以蟹为题,即席赋诗,如若作不出来,我再当众羞他一羞,也好出出我心中闷气!于是用筷子一指河蟹说:“此物横行江河,目中无人,久闻郑大人才气过人,何不以此物为题,吟诗一首,以助酒兴?”

郑板桥已知其意,略一思忖,吟道:八爪横行四野惊,双螯舞动威风凌,孰知腹内空无物,蘸取姜醋伴酒吟。

知府十分尴尬。

五、“奉旨革职”

郑板桥在当县官时,遇到了灾荒之年。因开仓放粮,周济穷人,被皇上撤了职。于是,雇一小船,顺着大运河回扬州老家去。

一日,见前面码头停泊着一条官船,桅杆上挂着“奉旨上任”旗子,要所有民船回避。郑板桥自言自语道:“你奉皇上旨意上任,我奉皇上旨意革职。不都是‘奉旨’吗?你神气什么?”于是,拿了一块绸绢,书写“奉旨革职”四个大字,也挂到桅杆上去。

官船上,是朝廷一个大奸臣儿子,叫姚有财。此人虽不学无术,但仗着老子势力,捞了个乌纱帽,这回正要到扬州上任去。这时见一只小船桅杆上挂着“奉旨革职”旗子,觉得奇怪,一打听,原来是郑板桥,就派人向他索字画。郑板桥听说这个姚有财,除了吃喝嫖赌、欺压搜括百姓外,别一窍不通,就很快书写了一首诗:“有钱难买竹一根,财多不得绿花盆,缺枝少叶没多笋,德少休要充斯文。”每句开头一字,连起来是“有财缺德”。姚有财接过一看,差点气昏过去。

古代搞笑有趣的民间故事 8

王老汉骑着毛驴进城办事。他去城里一个叫“济世堂”的药铺子给老伴抓药。

王老汉头一次进城,城里又没有任何亲戚、熟人,连拐几个弯的亲戚都没有。不过开药方的先生说,“济世堂”很有名气,进城一问,没人不知道的,王老汉放心大胆进城了。

那时候,没有什么路标、门牌,也没有街道标志,更糟的是城里人看不起乡下人。王老汉向人问路,都是待搭不理,闹得他连东南西北也找不着了。

他串大街,走小巷,折腾到半个下午,也没找到“济世堂”,急得他浑身冒汗。他想,要是城里有个熟人该多好。忽听有人主动向他打招呼:嘿,老兄,吃了吗,渴不,饿不?累了吧?”

“不要紧,不要紧。”老汉忙答。见是一个青年人,就问:

“小哥,向你打听一下……”

“我是问驴,你答什么茬!”

“哈哈哈……”青年人和过路人大笑。

王老汉挥手扇了驴两巴掌,骂道:“你个贼松,不老实,我问过你多少次城里有没有亲戚,你都不告诉我。原来城里有你个表弟!”

古代的幽默故事 9

一天,七里禅师正在禅堂的蒲团上打坐,一个强盗突然闯出来,把又明又亮的刀子对着他的脊背,说:“把柜里的钱全部拿出来!不然,就要你的老命!”

“钱在抽屉里,柜里没钱。”七里禅师说,“你自己拿去,但要留点,米已经吃光,不留点,明天我要挨饿呢!”

那个强盗拿走了所有的钱,在临出门的时候,七里禅师说:“收到人家的东西,应该说声谢谢啊!”

“谢谢。”强盗说。他转回身,心里十分慌乱,这种从来没有遇到的现象使他失去了意识,他楞了一下,才想起不该把全部的钱拿走,于是,他掏出一把钱放回抽屉。

后来,这个强盗被官府捉住。根据他的供词,差役把他押到七里禅师的寺庙去见七里禅师。

差役问道:“多日以前,这个强盗来这里抢过钱吗?”

“他没有抢我的钱,是我给他的。”七里禅师说,“他临走时还说声谢谢了,就这样。”

这个强盗被七里禅师的宽容感动了,只见他咬紧嘴唇,泪流满面,一声不响地跟着差役走了。

这个人在服刑期满之后,便立刻去叩见七里禅师,求禅师收他为弟子,七里禅师不答应。这个人就长跪三日,七里禅师终于收留了他。

人能开启善心,勇于承当,奇迹便会开花。

炎帝击石生火 10

在很久很久以前火,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他有一种取火的方法,在一次打猎中他把标枪掉在了地上的石头上,他发现标枪与石头碰到一起时产生了火花,于是他捡了很多石头回家做生火的实验,他成功的。

古代的幽默故事 11

篇一:赵奢严惩抗税者

公元前271年,赵奢担任赵国的税务最高长官。在都城邯郸,赵王的弟弟平原君开了九家大型店铺,分别由其九个官家负责,这九个官家侍仗权势,偷税逃税,抗拒缴纳国家税款,并将前去收税的税务官打伤。赵奢闻此事,为了维护税法的尊严,冒着被杀、罢官的危险,依据当时的法律,果断地处死了这九个管家。

平原君闻讯,扬言要杀死赵奢。赵奢镇定自如,据理力争:“你是赵国受人敬重的权贵,如果任由你藐视税法,那么国家法律的力量就会被削弱;国家法律的力量被削弱了,那么国家的实力就会被削弱;国家的实力如果被削弱了,那么周边的其他国家就会虎视耽耽,趁机侵犯我国。到那时,赵国灭国了,你有什么富贵荣华可言。以你所处的地位,如果能奉公守法,上下就能团结一致,国家强大,政权才能稳定。”

平原君被赵奢的这一番大义凛然的话深深感动,顿时怒气全消,内心惭愧而走。赵奢的秉公执法,很快使赵国国殷民富。赵国

篇二:曹操责弟治税

建安九年,曹操颁布租调制。明令规定:田租(税)按亩征收,每亩土地每年纳租谷四升;户调按户征收,每户纳绢二匹、绵二斤。同时还规定,各地要严加检查,不许豪强地主漏交田租、户调。

租调制的实施,使战乱后的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并为后来隋唐实行租庸调制奠定了基础。

曹操强调依法办事,严格贯彻租调制。他带头守法,"以己率下,每岁发调",向国家缴纳赋税,还大力支持地方官员依法征税,打击违法的豪强,并重用严于执法的官员。

曹洪自恃是曹操的堂弟,居功自傲,公然支持他在长社县的宾客拒不缴纳田租、户调,阻止租调制的实行。

长社县令杨沛依法办事,断然把那些违法不交税的宾客"收而治之"。曹洪闻讯后,急忙找曹操惩处杨沛。杨沛毫不畏惧,并依法诛杀了抗税不交的宾客。曹操听说此事后,反而表扬了杨沛,还重用杨沛为京兆尹。

篇三:包拯曾任税官

包拯是北宋有名的清官,他一生担任过县官、州官、副丞相等职务。但包公早期还担任过税务官,这恐怕就鲜为人知了。

据《宋史·列传》记载,包拯“始举进士,徐大里评事,出知建昌县。以父母皆老,辞不就。得监和州税。父母又欲不行,拯即解官归养。”

看来,包拯担任的第一个实职就是和州的税务局长。后来他任过三司户部副使、转运使等有关财会户籍的官职,对于发展农业,改进征课制度,减轻民众负担,节约经费开支等多有建树。

篇四:朱元璋斩驸马治税

洪武末年,附马都尉欧阳伦"奉使至川、陕",眼见川茶私运出境销售,可赚大钱,便利令智昏,自恃皇亲国戚,不顾茶禁之严,"数遣私人贩茶出境"。

对欧阳伦这种明目张胆的犯法行径,边疆大吏都不敢过问,陕西布政使(相当于省长),还趁机巴结,要下属为其"开放绿灯"。

某次贩私茶至兰县渡河,河桥司巡检依法前往稽查,反被辱打。这位河桥小吏气愤不过,便大着胆子向明太祖朱元璋告发了欧阳伦的不法行为。欧阳伦是安庆公主的丈夫。安庆公主是朱元璋极为宠信的马皇后所生。

所以,论私情,欧阳伦乃是朱元璋的爱婿。但朱元璋懂得"有法必行,无信不立"的道理,知道不能私废公法,便在盛怒之下,将欧阳伦赐死,将相关人员诛杀,茶货没收入官。

古代的幽默故事 12

一天深夜,一个小偷潜进了清代名人郑板桥家的院子,郑板桥为官清廉,没什么钱,也不怕偷。只是担心小偷碰翻了他的兰花,也担心小偷被小黄狗咬伤了。于是在黑暗中“献”诗一首:

细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

小偷一听,吓了一跳,这是被发现了呀。正想找地方藏起来,又听到郑板桥吟道:

腹内诗书存万卷,床头金银无半文。

小偷一听,明白了,这是告诉我没钱呢!赶紧转身要走,郑板桥接着吟道:

出门休惊黄花犬,越墙莫损兰花盆。

小偷听了,小心翼翼地爬墙出去,随后又听到了那个亲切的声音:

天寒不及披衣送,趁着夜色赶豪门。

郑板桥在诗中表达了对“梁上君子”的同情心和对豪门的憎恨。

只有破书三五册,也堪将去教儿曹

苏州有个老儒生叫沈文卿,家里很清寒。一天,他读书到半夜,忽然瞥见小偷进屋来偷东西,也没偷到什么。沈文卿就招呼道:“承蒙光临,送你一首诗怎么样?”于是即兴拈来朗声道:

风寒月黑夜迢迢,辜负劳心此一遭。

只有破书三五册,也堪将去教儿曹。

小偷听了,苦笑着离去。

古代的幽默故事 13

明代,有一个穷秀才,非常(De)穷,家徒四壁。一天,饥肠辘辘的他正想做饭,当他揭开米缸时,发现就剩几粒米。秀才只好将那几粒米放到瓦瓯里煮。

当他捧起那清如湖水的粥想喝时,鼻子呼出的气将瓦瓯里漂浮着的几粒米吹得上下翻腾,此时,秀才诗性大发,便顺口吟了两句:

数粒熬成粥一瓯,鼻风吹起浪悠悠。

可是吟来吟去,后面怎么也接不下去了。正当他捧着粥在破屋里踱来踱去想下句的时候,在他家潜伏多时的小偷实在忍不住了,脱口而出,给秀才续上了后两句:

分明一派西湖景,只欠渔翁一钓钩。

秀才一听,连连赞叹:“好句,好句。”

古代的幽默故事 14

某一天,有人把一条鲜活的大鱼送到郑国子产的府上,以表达对这位卿相的恭敬。豪门大户平时并不缺一顿饭菜,所以子产便叫一个小吏把鱼放到池塘里养起来。

相府池塘里的鱼虽然很多,但并不是一个小吏所能轻易享用的。这次小吏见鱼就在手里,便悄悄拿回去煮着吃了。

事后,小吏报告子产说:“我已经把那条鱼放到池塘里去了。您猜怎么着,那鱼刚一入水,呆头呆脑,稳不住身子。我当它是活不过来了。可是没过多久,鱼就缓过气来,甩了甩尾巴,一头钻进深水中去了。”子产高兴地说:“好、好!这正是我们常说的‘如鱼得水’。它找到合适的去处了。”

小吏见谎话没有被识破,从子产那里出来时很得意。他自言自语地说:“都说子产很聪明,我看有点言过其实。鱼已经被我煮着吃了,他还以为正在池塘里欢着,嘴上不住地说什么‘找到合适的去处了’。难道这合适的去处竟然是我的肚肠吗?哈、哈!真有意思。”

子产能在郑国被 他被小吏所蒙骗的事实说明,一个有才学的人虽然难以被不合情理的话所蒙蔽,但不等于说他不会被合乎情理的话所欺骗。

古代幽默故事 15

黄布染红了水

--先秦·晏婴《晏子春秋》

齐景公对晏子说:东海之中有一片红水,水中有棵只开花不结果的枣树,这是什么缘故?

晏子回答说:从前秦穆公乘龙舟巡视天下的地理分野,曾用一块黄布包了一些蒸熟了的枣儿,到了东海便把布包扔下了。由于那是块黄布,所以把水染红了;枣儿是蒸熟的,所以长出的枣树只开花不结果。

齐景公听宴子答得有板有眼,就笑着说:我不过是开个玩笑胡乱问问罢了。晏子也笑着说:我听说过有这么一句话:假问假答。刚才我也是胡乱答呀。

楚人隐形

--魏·邯郸淳《笑林》

楚国有个人,家境贫苦,却整日挖空心思想着富裕。

一天,他读《淮南子》一书,见上面有得螳螂伺蝉自鄣叶,可以隐形一句,顿时来了兴趣。于是急忙来到树下,全神贯注地仰起头搜寻螳螂捕蝉时借以隐蔽的那片树叶。树叶随风落下,与原先落在地上的混在了一起,这人无法辨别,就把所有的落叶扫拢在一起装了满满几斗带回家中。

他一片叶子一片叶子拿在手里,问妻子:你能看见我吗?妻子接连几次都说看得见。这样下去,妻子终于被问得不耐烦了,就生气地说:看不见了!

这人听了,高兴极了,以为树叶的确能隐形了,就急急忙忙拿着那片树叶来到集市上,竟当着人家的面直接拿人家的东西。吏卒们立刻上去把他绑到县衙问罪。

县官听了这人的一番自白,被他的荒诞离奇逗笑了,也没治他的罪就把他给放了。

有其母必有其女

--魏·邯郸淳《笑林》

平原县有个叫陶丘的人娶了渤海墨台氏之� 妻子年轻貌美,才艺过人,陶丘与她互敬互爱,感情一直很好。后来妻子生了个男孩,陶丘送妻子回娘家过满月,他在岳母家见岳母已年老色衰,心中不快。等妻子从娘家回来后,陶丘就急着要把她赶回娘家去。妻子不知自己犯了什么罪,就很委屈地询问原因。陶丘说:我见你母亲年老了,面目丑陋,大不比从前,恐怕你将来年老也肯定是这个样子。所以我要把你遣送回娘家,并没有别的原因。

失火奇事

-- 魏·邯郸淳《笑林》

太原有个家里深夜失火,慌忙从屋内往外抢救东西。他本想把一杆铜枪搬出来,却误拿了已烧热的熨斗。他非常惊惋地对儿子说:真是怪事!火还没烧过来,铜枪却已被烧掉了杆!

痴呆婿吊丧寻袜

--魏·邯郸淳《笑林》

有个痴呆女婿,他岳父死了,他妻子就在家一句一指点地教给他如何行吊丧之礼。为了怕到时候忘了,他就一天到晚地一遍又一遍地在口中念叨着。

这天,他到岳父家参加丧礼,半路上遇到了一条河挡住了去路。他就脱下鞋袜蹚了过去,不料慌乱之中竟弄丢了一只袜子。这时,林中斑鸠的叫声搅扰得他把口中不时念叨着的吊丧礼节全忘了,也随口念成了鹁鸪,鹁鸪。

来到灵堂行吊丧之礼时,只见他用穿着袜子的那只脚站立着,而把未穿袜子的那只脚使劲地往裤腿里缩,口中念叨着:鹁鸪,鹁鸪。灵堂里的孝子们见他的。样子如此古怪,都忍不住掩口而笑。这人一时不知孝子为何笑他,就又摆手又摇头地说:

不要笑,不要笑!你们如果拾了我的袜子,快还给我,快还给我。

拿火点火

--魏·邯郸淳《笑林》

某人夜里突然发病,他慌忙喊仆人钻火燃烛。深更半夜,一团漆黑,仆人忙乱了好长时间也没点着火,主人却一遍一遍地催问。于是,仆人气忿忿地说:您催问得这么急真是没道理。现在漆黑一团,您为何不拿火来给我照照?这样,我找到钻火器具,不也容易了吗?

煮竹席

--晋·陆云《笑林》

蜀汉之地有个人来到吴越之地,主人煮竹笋招待他,他吃得津津有味,就问这是什么,主人告诉他说:这是竹子。

这人回到家后,就把竹席放在锅里煮,翻来覆去却煮不熟,他气忿忿地对妻子说:吴人竟然如此欺骗我!真是可恼!

偏要称卿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王戎的妻子常常称呼王戎为卿,王戎对她说:女人称呼自己的丈夫为‘卿’,从礼规上来说欠庄重,以后你可别这样称呼我了。

王戎的妻子一听,立刻凑到王戎耳边大声说道:我亲卿,我爱卿,所以我要称卿为卿;我若不能称卿为卿,谁还配称卿为卿?

从此以后,王戎只好任凭妻子以卿来称呼自己。

趁着月色赶豪门

一天深夜,小偷钻进了郑板桥家的院子。郑板桥为官清廉并不怕偷,只是担心小偷碰翻了他的兰花,更担心小偷被小黄狗咬伤,于是在黑暗中献诗一首:细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小偷听了吓了一跳,正欲躲藏,但听得郑板桥吟道:腹内诗书存万卷,床头金银无半文。小偷听明白了,知道此乃暗示,便赶紧转身,郑也就接着吟道:出门休惊黄花犬,越墙莫损兰花盆。小偷听了非常感激,便小心翼翼地爬墙出去,而且又听到了那个极亲切的声音:天寒不及披衣送,趁着月色赶豪门。诗中体现了郑板桥对梁上君子的某种同情心和对豪门的憎恨。如此认真的叮咛,言辞之谆谆,也的确让小偷感到了一丝温暖。

也堪将去教儿曹

苏州有个老儒生叫沈文卿,家里很清寒。一天,他专心读书至半夜,忽而瞥见小偷进屋偷东西,又没偷到什么,就慢吞吞招呼道:承蒙光临,送你一首诗怎么样?于是即兴拈来朗声道:风寒月黑夜迢迢,辜负劳心此一遭。只有破书三五册,也堪将去教儿曹。小偷听了,苦笑着离去。

世上如今半是君

《唐诗纪事》卷四十六李涉条记载:涉尝过九江,至皖口遇盗,问何人,从者曰:李博士也。其豪首曰:若是李涉博士,不用剽夺,久闻诗名,愿题一篇足矣。涉赠一绝云:春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他时不用相回避,世上如今半是君。

李涉是中唐太学博士,工为诗,词意卓荦,不群世俗。长篇叙事,如行云流水,无可牵制,才名一时钦动。长庆二年(822)春天,他到江西九江看望他在那里当江州刺史的弟弟李渤时途遇盗贼写此诗,题为《井栏砂宿寓夜客》。它在即兴式的诙谐幽默中寓有颇为严肃的社会内容和现实感慨。刘继兴认为,所谓世上如今半是君,显然别有所指。它所指的应该是那些不蒙盗贼之名而所作所为却比盗贼更甚的人们,是那些相群相党,上下为蟊贼之辈。相比之下,这些眼前的绿林豪客如此敬重诗人、富于人情,倒显得有些亲切可爱了。

盗贼们得此诗,如获至宝,用大量牛肉美酒馈赠,又两次拱手弯腰揖拜,并送李涉启程上路。

辛文房的《唐才子传》中的《李涉传》也详细记载了此事。

分明一派西湖景

到了明代,又有一个秀才遇上小偷,这也是个穷秀才。一天,他在私塾与学生授完课,回到家徒四壁的家中,饥肠辘辘的他正想做饭,当他揭开米缸时,只有数粒米躺在缸底。秀才只好小心翼翼地将那几粒米放到瓦瓯里煮。

当他捧起那清如西湖水的一瓯粥想喝时,鼻子呼出的气将瓦瓯里漂浮着的几粒米粥吹得上下翻腾,此时,秀才诗性大发,便顺口吟了两句:数粒熬成粥一瓯,鼻风吹起浪悠悠。可是吟来吟去,怎么也接不下去了。正当他捧着那瓯粥在破屋里踱来踱去想下句的时候,在他家已潜伏多时的小偷实在忍不住,于是脱口而出,给秀才续上了后两句:分明一派西湖景,只欠渔翁一钓钩。

秀才一听连说:好句,好句。

古代的幽默故事 16

说起古代的名医数不胜数,灿如星辰,他们有着高超的医术,往往能够救人于危难之际,成为老百姓的大救星。

清代高士奇《牧斋遗事》记载了一个清初名医喻嘉言一针救两命的故事。一天,喻嘉言路过城北的一些破旧房子时,这里往往是居民临时停放棺材的地方。他突然看到一口好像是新停放的棺材底缝流出了鲜血。他吃惊地问邻居,邻人说:“刚才一家人的妻子死了,才把棺材放到这里。”

喻嘉言急忙找到死者的丈夫,告诉他说:“你的妻子没有死。凡是人死了血色是黑暗的,活人的血色是鲜红的。我看见你妻子的棺材底流出的血是鲜红色的,快快开棺救治吧!”原来这位妇人因难产失血过多,昏迷了一天一夜,她的丈夫认为妻子已经死了,就把他成殓起来,准备择期埋葬。听到喻嘉言这么一说,丈夫立即打开棺材。喻嘉言急诊妇人之脉,果然脉息未绝,于是就在她的心胸之间扎了一针,针还未拔出来,就听到呱呱的哭声。妇人分娩了,婴儿也得救了。她的丈夫背着复活的妻子,怀中抱着新生的婴儿,喜气洋洋地回家去了。

喻嘉言不请自到,主动用自己精湛的医术救了两条人命,这不是巧合,这是喻嘉言心系百姓安危的必然结果,百姓怎能不拥戴这样的名医,怎能不传诵他们的感人事迹!

古代的幽默故事 17

梓庆是古代一位木匠,他擅长砍削木头制造一种乐器,那时人们称这种乐器为鐻(ju)。

梓庆做的鐻,看到的人都惊叹不已,认为是鬼斧神工。鲁国的君王闻听此事后,召见梓庆问:“你是用什么方法制成鐻的?”

“我是个工匠,谈不上什么技法。”梓庆回答说:“我只有体会,在做鐻时,从来不分心,而且实行斋戒,洁身自好,摒除杂念。斋戒到第3天,不敢想到庆功、封官、俸禄;第5天,不把别人对自己的非议、褒贬放在心上;第7天,我已经进入了忘我的境界。此时,心中早已不存在晋见君主的奢望,给朝廷制鐻,既不希求赏赐,也不惧怕惩罚。”

梓庆在把外界的干扰全部排除之后,进入山林中,观察树木的质地,精心选取自然形态合乎制鐻的材料,直至一个完整的鐻已经成竹在胸,这个时候才开始动手加工制作。

“否则,我不会去做!”梓庆向鲁王详细介绍制鐻过程后,继续说:“以上的方法就是用我的天性和木材的'天性相结合,我的鐻制成后之所以能被人誉为鬼斧神工,大概就是这个缘故。”

这个寓言教育人们,要想成就任何事情,都必须执着、专一、忘我。梓庆制鐻虽然有些过分夸大精神作用,但是强调干事业摒除杂念、精神专注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