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范文大全 > 近代江姓最大的官是什么官【优秀5篇】正文

《近代江姓最大的官是什么官【优秀5篇】》

时间:

江春霖(1855--1918),字仲默,一字仲然,号杏村,晚号梅阳山人,福建莆田人,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进士,历任翰林院检讨、武英殿纂修、国史馆协修,官至新疆道,兼署辽沈、河南、四川、江南道监察御史。访察吏治,不避权贵。前后六年,封奏六十多起,与庆亲王、袁世凯、徐世昌、孙宝琦等权贵抗争,声震朝野。宣统二年(1910)被罢官归里。从此,厌谈政治,致力于公益事业,任修筑韩坝海堤、萩芦溪大桥等董事。其传世着有《江侍御奏议》、《江春霖文集》等。

轶事拾遗 1

江春霖御史的一生中,经历了甲午战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庚子事变、辛亥革命等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见证晚清国运衰微、民生凋敝的社会现状,故政治交往颇多。返归梅山后,其足迹遍及福、莆、仙各地,此时虽脱离官场政治,然其社会影响力仍然存在,从他晚年的社交中略见一斑。

时人都知江春霖与陈宝琛、萨镇冰交谊甚厚,殊不知与海军宿将谢葆璋(现代作家谢冰心之父)也为至交。自京师南归时,特去拜会谢葆璋,特书一联相赠:

庠舍争归故教授,楼船犹见汉将军。(见冰心回忆录)

原来谢将军也参加过甲午海战,后在烟台创办海军学校并自任校长,1913年赴京任国民政府海军部军学司长,素以爱国之心、强国 两位以报国为己任的

江春霖书法契友时有酬答之作,可惜宝贵文物毁散于多次运动中。

江春霖逝世后,在榕诸贤达设堂致祭,陈宝琛、林纾(林琴南)、萨镇冰、江瀚、郑孝柽、张琴等27人致祭。其中原福建省巡抚岑春煊挽幛为:谏草留芳。郑孝胥挽幛:谏草长留。谢葆璋、郑诚、黄棠治合挽一联:

陵谷变迁直道足垂行载后,乾刊板荡伏机早识廿年前

(廿年前恰为1908年,光绪朝终)

在当年闽县军政名流的众多挽联中,福清江兜王步青的挽联引出一段御史爷与王步青先生的不寻常交谊。挽联曰:

我为隔属故交,台驾不时临草舍;公乃胜朝遗老,直声终古震寰区。

王步青(笔名“学丹”),福清江兜世家之后,秀才出身,自幼饱览群书,多才多艺,精于“南拳”,可谓文武双全。其弟为上海美专的高材生,工西洋画。而学丹先生工“指画”,是当时的“指画”高手。原国府主席林森也赏识其画,亲题“游艺依仁”以赠。据王步青先生嫡孙王先俊(福清市书协会员,锦江书画院书画师)回忆,御史爷与学丹相识于江口东岳观,民国初年,待贤里黑白旗结众械斗,双方皆有死伤,殃及平民百姓。为平息事端,由江口东岳观董事会礼请江御史亲临东岳观主持调解,御史爷为官、为人之气节感化双方,终于清除纷争,化� 在此期间,江春霖与江口的社会贤达交往颇深,与在东岳观作画的王步青由相识、相知而成至交。江春霖每到东岳观必到江兜王步青家小住,短则几日,长则旬月。江春霖在其“梅阳山人小楷”的尾款中记曰:“久不作小楷,学丹老兄见‘答西林书’,嘱为录之,难于方命不复计字之工拙也。时癸丑律中蕤宾之月春霖自识于梅阳之半耕书室。”“答西林书”为江春霖晚年小楷的代表作,江春霖专为学丹先生恭录一遍以赠,可见交谊之深。落款中癸丑年为民国二年(1913),时江春霖在王步青家畅论时事、书艺,到夜则秉烛观学丹先生泼墨书丹,“墨指”散点山水烟云之胜;或于月色朦胧之际,静观学丹先生轻舒猿臂,弹腿扫荡、疾除兼备的南拳表演。学丹先生亦文亦武、一张一弛的文武之道深受江御史的赞赏,经常约请当时莆阳名士赴江兜小聚,王步青嫡长孙王先泰家原藏有吴鸿宾、陈唐彬、张琴、关其中等大量莆阳名人的作品,惜均毁散于十年动乱中。

江兜背靠草堂山,面向兴化湾,人杰地灵,在村东面有一“昭灵庙”大戏台,江春霖曾为该庙题戏台联:

至矣大矣蔑以加矣,秦欤汉欤将近代欤

戏台上方大台额为“大江东”三字。

此联此额的含义颇深,耐人寻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尤其是“大江东”三字之意,恐怕江兜人自己也要费一番思量了。以上联、额均毁于“”时期,近年在恢复原作时,乡人只记得上联,下联不得而� 正当主事者一筹莫展之际,有一乡间故老偶尔走过,只看一眼即指出此联为当年江春霖所书赠,并十分迅速地吟出下联。众人一对,无论词性、音韵平仄均很贴切,故确信无疑。现在的戏联、台额是福清书法家所书,已无原迹之气韵了。

孙宝琦生平简介 2

孙宝琦是清朝末年的大臣,是一位外交官,北洋政府的第四任总理。曾于1900年八国联军进军北京期间,随光绪帝来到西安,之后出任很多国家的使馆随员。

孙宝琦简介中提到在辛亥革命时,孙中山策划了革命活动,但是机密文件却被叛徒盗取并送到了孙宝琦的手上,孙宝琦一看,认为这是一个表现的机会,孙宝琦一边把文件送给了孙中山,表示示好,另一边也在与庆亲王联络,并向庆亲王表忠。孙宝琦略施手段,便与两边都很交好。不久山东的革命人纷纷起义,想要山东独立,并且推荐了孙宝琦当交涉官,虽然遭到了孙宝琦的万般阻挠,但是没能阻止。

武昌起义后,山东便实现了独立,辛亥革命爆发之后,孙宝琦也算顺应民意,之后袁世凯便以各种手段逼迫孙宝琦,让他宣布山东取消独立,没有办法孙宝琦当上大都督之后不久便宣布此事是误会,开始大肆的破坏独立,欺压民主人士,十天内山东独立就被取消。孙宝琦经历了这次事变,已经心力交瘁,之后便生病辞职

孙宝琦简介中还强调他于1913年出任北京政府外交总长,一年时间便升任代理国务总理。1927年,孙宝琦去天津修养,不再参与政事,之后便一直在做慈善事业,之后孙宝琦一直在上海定居,晚年的他为人清廉。1931年孙宝琦病逝于上海,享年65岁。

孙宝琦内阁总理 3

孙宝琦被称为最亏的内阁总理。1924年初,曹锟刚刚送走了斗争复杂的高凌霨代内阁,找到年过六旬、在前清做过督抚的孙宝琦出来组织内阁。

孙宝琦事前并未想到自己会当内阁总理。他做税务督办,每月坐领纹银1200两,感到心满意足。当他乘车南行经过天津的时候,忽然有人把他追回来叫他组织内阁。他兴高采烈地回到北京来,才知道这件好事是他的妹夫颜惠庆从中做成的。他满拟延揽几位知心朋友入阁,不料曹锟拿出一张名单来,上开:外交顾维钧、内务程克、财政王克敏、陆军陆锦、海军李鼎 新、司法王宠惠、教育范源濂、农商颜惠庆、交通吴毓麟。孙宝琦看了这张名单,不由得倒 抽了一口冷气:原来“责任内阁”的全体阁员都是由“总统”指派的。他吞吞吐吐地提出了 一个意见,认为王克敏在国会中有查办案,不宜提出,请改提龚心� 孙觉得身为内阁总理,竟要照单全收,心中也不舒服,赌气到海 甸承泽园去“避嚣”。但是,当他看见颜惠庆前来劝驾的时候,又觉得总理得来不易,便又不声不响地跟随颜回进城来。

孙宝琦于(1924年)1月15日宣布就职。他标榜他的内阁是“宪法”告成后的第一届正式内 阁,并且提出了“奉行宪法”、“和平统一”的施政方针。他决定“出巡”各省,交换“和 平统一”的意见,打算首先到江浙一带,消弭齐、卢之争,然后到西南各省,规劝孙中山和 各省“联治派”赞成“和平统一”。这个计划,当时被称为“游方总理的旅行统一计划”。 当他向曹锟索取30万元旅费时,被曹一口拒绝。当时,各方面对他产生了这样一种印象,似 乎这位高龄总理和他的前任张绍曾一样,都是神志不清的人物。

孙宝琦一计不成,二计又生,建议召集一个“行宪会议”,邀请张作霖、卢永祥参加,以求实现统一。这个计划当时被称为“宪政统一计划”。这个建议并不是无所本的,事前他曾与卢永祥通电讨论行宪问题,卢表示可以召开会议加以讨论,他就鸡毛当令箭似的拟就了一道 “行宪统一”的命令,要求曹锟盖印发表。3月11日,他又电请吴佩孚、齐燮元通电赞成这 个计划,齐对此未置可否,吴佩孚对于宪法根本没有好感,特别反对宪法中关于省长民选的 规定,公开指斥为“荒谬绝伦”,哪里会肯赞成召开行宪会议!此时吴还没有放弃其“和皖 ”“联卢”的意见。2月间,议员林树椿等182人提出补选副总统案,吴佩孚示意他们选举卢永祥为副总统。但在14日回答孙宝琦的电报中,却又建议由浙江人民发起取消浙江省宪法 ,宣布服从国宪。此外,还说没有召开行宪会议的必要。

曹锟叫孙宝琦做国务总理,本来是看中了这位“老成练达”的旧官僚,能够百依百顺,不会像过去一样经常有府院政潮发生。自从孙上台以来,仍然以责任内阁自居,并且唠唠叨叨地 提出这样一个计划,那样一套方针,曹锟不觉起了厌恶之心。孙主张遵守宪法,对于金法郎 案一定要尊重国会的意见,更使曹锟耿耿于怀。此后又接连发生了几件事情。第一件,曹锟经常患病,又不喜接见宾客,因此外面有曹锟业已身死、秘不发丧的谣传。3月间,葡萄牙公使符礼德从伦敦打来电报问候曹锟的起居,说明这种谣言已经流传到国外,而国会议员也 纷纷打电话向王毓芝探听虚实。曹锟叫王毓芝追究谣言的来源。王毓芝回报说,这个谣言是 从总理家中传出来的:总理听信了算命人的话,认为总统不出一月就会死亡,他就可以摄行 总统职权。曹锟听了这些刺耳的话,气得跳起脚来大骂“老混蛋”。孙知道曹锟对他发生了 误会,曾经三次到公府,想当面解释一下,曹锟不予接见,却叫手下人回答说,“我已经死 了”。第二件,孙委派陈汉第为印铸局局长,王毓芝告诉他,“总统要委派张廷谔”,孙正因自己无权支配阁员而心怀不满,于国务院委派的一个职员也要受到干涉,他不能再容忍下 去了,便也粗声暴气地说:“总统这样不讲理,请他下命令免我的职,我回到税务督办的原 职好了。”王毓芝把这些话转告曹锟,曹锟咬牙切齿地说:“我偏不许他回任,就是税务会 办也不给。”第三件,孙和王克敏大闹意见,王赌气请假不到部。王是曹锟最信任的人,因 此曹锟对孙的感情更恶化了。

此时孙想再待下去已经是很困难的了,可是他却产生了另外一种幻想,希望曹锟给他10万元旅费,让他出国旅行,用内阁总理的名义,疏通各国同意中国召开关税会议。1924年5月28日,他又一次到公府请求谒见,曹锟仍然推病不见。一直到这时候,他才提出辞职。曹锟因为改组内阁一时还有困难,下了一道照例慰留的指令,于是孙又得意起来,打算赶走王克敏,以便加强内阁总理的地位。6月中旬,孙、王两人的斗争更加白热化,曹锟派人告诉孙:“如果王叔鲁被你排挤掉,我也愿意下台”。孙连忙表示自己愿意下台,即于7月2日提出辞呈。他在呈文中借口因病不能继续供职,他所患的病症是“头晕目炫,肝胃不和”。有人向曹锟挑拨说,上一句指“元首不明”,下一句指直系内部分化。曹锟一连骂了几声“老混蛋”,即于次日予以批准,派顾维钧代理内阁总理。

相关事迹 4

江春霖在京时,曾3次疏陈莆田官吏上下勾结、田赋不均,请饬限期清理。家居后,对地方公益事业,莫不全力以赴,尤其兴修梧塘沟尾堤(今涵江韩坝),亲董其事,力促其成。

涵江“下孝义二十四乡”中的陈桥、梧塘(南梧塘)、沟尾等村,因地势低洼,面临大海,水患频仍。民国3年(1914年),“下孝义二十四乡”父老请春霖主持兴修水利之事,他慨然允诺。亲到陈桥、沟尾等村观察地势,认为筑堤障海,是保护“下孝义二十四乡”农田水利的根本大计。先在西漳、吴桥、后亭、陈桥等要冲的沟渠筑堰,以堵上游之水,然后才能顺利修筑海堤。这4个堰中,以陈桥堰工程最巨,据说用于陈桥堰打桩的松木,几乎用尽涵江四大杉行的存料。春霖与同仁和民工一道,饱受风霜,全力以赴,堰得筑成。次年春,梧塘沟尾堤也在他的主持下,相继竣工,保障北洋7万亩农田收益。此外,他还先后主持募修涵江南埕、镇前海堤及哆头乌菜港等陡门。

江春霖还十分重视涵江卫生事业的发展和文物的保护,亲自撰写文章劝募,如《劝募涵江兴仁医院经费序》、《募修雁浔塔围墙序》、《倡修黄冈祠募捐序》及《募修国欢崇福寺序》等。

民国3年(1914年),福建巡按使许世英,因春霖修建莆田水利有功,请授以四等嘉禾勋章。这时他已留起头发作道士装,笑着说:“道人不需此也!”

民国7年,病逝,终年63岁。

江春霖工书法,瘦劲有骨气,字如其人。着有《梅阳江待御奏议》、《梅阳山人诗文集》等。

孙宝琦子女 5

孙宝琦子女一共有24个,在晚清的时候孙宝琦采取通婚的方式,几乎与有影响力的重臣都成了亲家。

1902年, 慈禧太后颁发谕令允许满汉通婚,之后令孙宝琦没有想到的是,在皇室有一定地位的庆亲王找到了自己,并想让自己的儿子娶孙宝琦的女儿,这是孙宝琦想都不敢想的一门亲事,当时孙宝琦也是吓坏了,并跟庆亲王表示:我不敢把女儿嫁给您家公子啊,况且我也是办不起嫁妆的。庆亲王表示没有关系,在晚上庆亲王便派人往孙宝琦的府上送来东西,媳妇过门的时候再带了回来。这样的事情对孙宝琦来说那就是天上掉下馅饼一样,令孙宝琦兴奋不已。

孙宝琦出身名门,得到了慈禧的重用,他最擅长的就是与人打交道,由于有这些因素在,他与庆亲王能够联姻,也不难以理解。由于庆亲王等人在朝中地位很高,之后孙宝琦在官场可谓是如鱼得水,步步高升。

孙宝琦子女们是他的五位夫人所生,其中的二小姐便是嫁到了庆亲王家,三小姐嫁给一个有名大学士王文韶的孙子,四小姐嫁给了有头有脸的皇室宗亲宝熙,这时候孙宝琦便是已经在官场上有了很大的影响力,孙宝琦的三儿子娶的是名将冯国璋的女儿,更可谓是锦上添花,通过了子女们的联姻,孙宝琦几乎与有影响力的重臣都成为了亲戚。以上便是孙宝琦子女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