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教学设计 > 地理课堂教学活动设计3篇正文

《地理课堂教学活动设计3篇》

时间:

地理学主要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下面是漂亮的编辑帮家人们收集整理的地理课堂教学活动设计3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地理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篇1

【关键词】地理教学 探究活动 设计 策略

高中地理课堂探究活动是面向学生个体,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所开展的一些教学性活动。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探究,课堂展示等教学活动,使每一个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并可以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进行有效激发,做学习的主人。在实际的设计中,应该对学生在实际课堂教学当中的主体地位进行充分重视,经过教学内容之间的连接,对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行积极激发,还应该保证学生深入掌握地理知识,对地理学习当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自主性解决,进而来形成非常好的解体策略以及思维能力。在探究活动的设计中,着重把握两个重点:第一个重点是对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难点,通过活动的形式加以突破,第二个重点是对小组的合作探究内容进行设计。

一、对教学设计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

1.注重模式化

现阶段,很多的教师在备课的过程当中根本就不能够认真实现教学设计,仅仅是为了表演而设计,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方式欠妥当。这就造成教学设计的可操作性不强,进而对课堂的教学效率造成不好的影响。

2.缺乏对教学设计的科学认识

优秀的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设计过程当中,需要一直关注学生发展的整个过程,对固有的知识进行不断的更新,在实际的教学设计当中应该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充分发挥,进而对创新的教学设计方法进行积极主动地额探索。然而,目前非常多的教师经过教学方面的积累之后,就失去了教学的创造力以及激情,一直按部就班的教学,非常多的教师觉得教学设计仅仅是形式,教学应该具有随机应变的能力,会造成非常多老师的误解。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根本就不可以有效结合教学实践以及教学理论,导致教学设计方式非常单一,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3.传统的教学设计内容

现阶段,很多的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都存在着仅仅抄写教学内容的问题。该行为已经对教学当中教学设计的作用进行了严重的忽略。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应该对怎样掌握教学内容的程度进行充分考虑,同时还应该对学生的思维习惯进行有效培养。特别是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氛围下,怎样设计小组的探究内容非常关键,应该对课堂重点以及难点进行掌握,提高学习兴趣,同时还应该保证教学设计具有非常强的可操作性,不能仅仅是生搬硬套。

二、高中地理课堂探究活动的设计策略分析

通常来讲,教师在设计高中地理课堂探究活动教学设计中,应该对教学当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充分重视,对现代教育观的要求以及新课程改革进行有效结合,提升学生的情感意识以及地理知识的掌握水平,进而保证学生能够全面性发展。

1.对地理教学方式进行有效丰富,创建生动的课堂氛围

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教师应该注意掌握新型的一些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多媒体教学方法、激发兴趣教学法以及游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应该运用相对比较丰富的教学资源,对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行积极激发,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重点讲解教学当中所存在的难点以及重点问题,有效防止学生出现思想方面的误区。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方面的技术,增强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以及掌握。

如在教学《宇宙中的地球》这一课时,为了使学生对宇宙级地球有一个更加直观的认识,可以通过Google Erth 软件向生展示地球和宇宙,同时设计如下谈及活动:请根据级别高低,列出宇宙中的多层次天体系统。先由学生探讨-展示,最后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

2.充分熟悉教材,对课堂教学设计重点充分把握

在课堂教学设计的实际过程当中,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把握属于基础以及前提。在该前提之下,应该对班级教学状况进行结合,认真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也就是应该知道如何对小组合作探究的内容进行设计。

地理知识点总结 篇2

一、电影式总结

就是利用每天临睡前或散步等闲暇时间,把当天或近段学习的东西,像过电影一样,在头脑中过一遍,对模糊不精的内容,再有针对性的按书本进行复习。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再现所学知识,通过知识的不断映像,促使知识信号在大脑皮层扎根。“学而不思则罔”就是这个道理。根据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如果能反复的进行这样的总结,所学知识就能记忆牢固,用时才能得心应手。这样总结不需要大量的时间,却能收到学习的理想效果。

二、提纲式总结

一章或一节学完后,对知识进行纵向的整理过程,或者叫知识的归纳,知识索引。可以用一个小本本或一页硬纸,系统的列出本章节中所学习的内容,并经常翻阅、或把总结后的硬纸挂在自己的床边或涉足最多的地方,不断自觉不自觉地进行复习。长此下去,可以愉快地潜移默化地把知识牢固掌握,又可养成处处留心的好习惯。如在初级中学第三册《代数》第十三章中第一单元可以总结如下:

平面直角坐标系:

1.定义(即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

2.点的坐标书写要求(X、Y)

3.特殊点的坐标

(1)坐标原点。

(2)坐标轴上的点(X轴上,Y轴上)。

(3)每一象限内点的纵横坐标符号。

(4)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的点(一、三象限;二、四象限)。

(5)对称点的坐标(A、以X轴对称;B、以Y轴对称;C、以坐标原点对称)。

其他章节也可以仿照这种形式总结。

三、专题式总结

实际上就是对知识进行横向整理,它适用于阶段性复习,即把所学过知识以专题形式组织在一起,不断翻阅,使定理、法则和应用有机的联系起来,这样便于回忆思考,探求解题方法,并可克服见题无从入手的困难,如在总结证明比例线段的理论根据时,可按下面形式进行:

证明四条线段成比例的理论根据:

1.出现平行时

(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

2.出现相似形时

(1)相似三角形中所有对应线段(包括边、中线、高线、内角平分线、周长、外接圆半径、内切圆半径等)成比例。

(2)相似多边形所有对应线段(包括边、对角线、外接圆半径、内切圆半径、周长等)成比例。

另外如证明两线段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线垂直、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两线段不等,这些问题皆可照这种方法进行,这对帮助复习是很有益的。

四、比较式总结

就是把相同或相似的知识进行比较、对比,找出异、同点,从而达到加深理解知识,真正搞懂每个知识的内含和外延的目的,这就需要做更加深入、细致的思考、分析、联想,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判定时,有必要和全等{BAIHUAWEN.com}三角形判定进行类比。

五、勘误式总结

就是把自己每次做题的题目进行收集、记录、分析,加深对出现错误的认识,提高“免疫力”,避免重蹈覆辙。常言道:不怕有错,就怕不知道错,改不掉错。另外,错误的东西一旦形成“定势”,不下苦功夫是很难克服掉的。这就像医生诊病一样,只有彻底搞清楚症结所在,方能药到病除,否则错误不断叠加,将越聚越多,最终无法医治,也只有把错误的地方搞明白了,才会避免再出错误,从而达到真正掌握知识的目的。

六、列表式总结

对一些相同或相似的知识,可以借助表格进行分门别类的总结,把易混难记的知识内容进行比较,达到正确掌握每一内容的目的,象几种特殊不等式的解法可列下表进行总结。(参照下图)

地理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篇3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指的是教师总体规划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和教学活动等。课堂教学设计具备预设性和系统性特征。课堂教学设计属于教师的常规性工作,也属于主要的工作内容。但是就目前形势而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因此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问题和改进对策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设计进行分析研究,探讨改进设计问题的有效措施。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问题

1.单一的数学知识传授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材料所阐述的知识内容只是课本上仅有的资料信息,而多数的小学数学教师也只是按照教材内容组织和规划课堂教学活动,使得教师形成了一个错误的教学观念:将数学教材上的知识机械式灌输到学生的脑袋中,这样就能完成教学任务。只有少数数学教师能把教学目光放置在课本外的知识上。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范畴,也不利于学生的综合性发展。

2.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力度不足

教师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将自身视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导者,为了保障完成数学教学任务,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才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教师为了保障教学内容能顺利按照课堂教学设计进行,常常操控教学活动中所有可变性元素,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力度不足。

3.教学材料信息的大量堆积

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优化处理部分教学内容,从而方便小学生更好地吸收数学知识。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并没有根据相应的设计流程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从而导致了整个教学活动的不规范,教学过程的条理不清楚;将需要传授的数学知识积压在一起。一旦堆积超过了学生能承受的范围,就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最终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小学教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改进对策

1.创新教学知识的传授方式

教师在设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过程中要深刻把握作者编写教学材料的目的,并添加自身的元素,对数学教学材料进行创造性的讲解,注重教材内容对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意义。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练习,从而保障所设计和规划出的教学活动具备针对性和层次性特征。此外,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勇于突破教材章节的限制,适当地添加创新性教学元素,结合自身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优化教学结构。

例如:教师在讲解《圆的认识》这一章节内容的过程中,先不告知学生“同圆半径相等”这一概念,采用引导的方式对来教导学生。教师需要步步引导学生发现这一概念。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自由讨论得出:在同一个平面图形中,存在着等长线段的图形,其中包括正方形、正三角形……等长线段有3条、4条……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把所有的正多边排列在一起: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圆。这样便于学生更好地地观察到平面图形中存在的关系,强化学生对圆的认识。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增加了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培养学生的科学性思维能力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性思维能力;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进而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和独立性;让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能够正常发挥自身的主动性。此外,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推理能力;注重对学生静态知识的传授,也需要重视对学生综合性思维的拓展。

例如:教师在讲解“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知识”这一章节的过程中,巧设教学情境,并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如“长方形周长是否是用‘长加宽’来计算”,“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是否一样”,“长方形周长是将四条边相加”,“四条边相加可以得出:(长+宽)×2” ,那么可以推理得出“长方形周长C=(a+b)×2(a为宽,b为长)”。这样的逆向推理分析过程,能够让学生全面掌握长方形周长公式;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创新教学知识的传授方式、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培养学生的科学性思维能力,从而提升整体性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