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及诵读经验总结范文(汇总3篇)》
合唱及诵读经验总结范文(精选3篇)
合唱及诵读经验总结范文 篇1
一、指导思想:
本次比赛作为第二届校园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中的一项,为进一步增强广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展现我校学生朝气蓬勃、团结一致、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营造校园浓厚的艺术教育氛围,特此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合唱比赛活动。
二、活动主题:军旅雄风、我心唱响
三、活动对象:全校学生
四、活动地点:学校操场
五、活动具体要求:
(一)每班参赛曲目为一首军旅歌曲与一首自选歌曲,歌曲内容要彰显活动主题,体现学生蓬勃向上的朝气。
(二)比赛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以班级大合唱形式进行,突出人人参与,可以设领唱。
(三)歌曲伴奏音乐由班主任负责解决,尽量使用MP3格式,亦可由任课音乐教师伴奏。
(四)每班设指挥一名。(可由学生担任,也可由班主任担任)
六、活动时间具体安排:
(一)第九周各班提交自选曲目名称并由班主任组织学生进行排练。
(二)第十周利用军训时间练习军旅歌曲,并在返校后提交军旅歌曲曲目名称。
(三)第十一周周三(4月30日)下午于篮球场进行正式比赛。
七、评分细则:
(一)服装统一,富有朝气,体现师生风采,精神风貌好。4分
(二)出场前后队列整齐、安静,演唱的歌曲完整流畅,声音整齐,音色统一,演唱要有感情能较好的表现歌曲的情绪,表现歌曲的音乐形象。4分
(三)表现形式有创新。2分
(四)评分最后结果以10分制进行计算,按分数排序决定奖次。
八、奖项设置:
设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
九、其它事项:
(一)各班班主任充分利用午会、班会等时间,根据活动方案认真组织本班学生进行排练和参加比赛。
(二)比赛时,各班班主任要加强本班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观看及候场时场内要保持安静,确保活动正常开展。
(三)本次活动时间紧、任务重,望各班高度重视,按照要求精心组织和排练,在校园内营造浓厚艺术教育氛围。
合唱及诵读经验总结范文 篇2
第二届中小学生中华经典诵读大赛于20xx年10月22日如期举行,并取得圆满成功。
这次主题为“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的诵读大赛,是落实教体局在中小学生中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有关文件精神,展示各学校诵读活动开展情况的平台。比赛分小学组和中学组两场,分别由市二小和市三中承办。小学组有市实验小学、市一小、市二小、市三小、市实验三小、河滨小学、中州实验小学、尹庄镇涧口小学、城关镇解放小学等9个单位参赛,中学组有市实验中学、市一中、市二中、市三中、市四中、市五中6个单位参赛,市一高选派代表队展示演出。
经评委认真评审,大赛评出一等奖3个,二等奖5个,优秀奖7个,并向市一高颁发特别奖。
教体局党委书记、局长马稳庚,副局长赵江锋、杜继英全程观看了大赛过程,并为获奖单位颁奖。
亮点:
1、内容选取分自选和必选两部分,其中《道德经》为必选。多数单位对所选内容围绕一条主线进行了精心的编排,突出“经典”、突出主题,这对于“诵读传统经典,争做文明学生,创建特色学校”主题教育活动及在全市中小学开展“《道德经》进校园进课堂”活动必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2、形式新颖独特,示范作用好。多数参赛单位细心地悟出了“诵读”的本意在于“念;熟读;背诵。”全程一改以往经典诵读活动的重舞美、人数、表演化等形式以及诵读内容单一的惯例,以“素面朝天”的方式进行。既是以前我市经典活动的延续,又体现出形式转换和效果深化的趋势。特别强调选手对优秀经典质的把握和量的积累,体现出注重内涵的深度掘进,形式新颖和独特,对全市深入开展经典诵读有示范和引领的作用。
3、重个体理解表达和精彩演绎。重视选手个体对经典的深刻理解和演绎。孩子们特别喜爱对“红色经典”、“黄河流域诗篇”的诵读,且表现力理解力强。家长纷纷反映:“这次比赛是含金量最高、最能体现选手水平、对选手今后成长最有利的比赛,建议今后多举行。”
4、真正以“中小学生”为主。参演的16个节目中,学生接近1500人,其领读者多为学生,来自市城关镇解放小学的“诵读之王”刘一林只有7岁,堪称“经典从娃娃抓起”的典型;市一高的节目参演者虽只有八人,但全为学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州实验学校的组织形式和诵读水平较上届明显提高,市四中、市五中、河滨小学、城关镇、尹庄镇首次参与,较好地锻炼了队伍,其中城关镇解放小学的成绩还比较突出。
不足:个别节目存在或形式呆板,或“演”味太浓,或喧“师”夺“生”等不足。
正如杜继英副局长在致辞中所说:“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经典更是灿若星河,这些优秀的文化经典,凝聚了前贤的大智大慧,浓缩了五千年的思想精粹。‘经典’不仅构成民族之传统,而且提供给全人类以无限之启发。在中小学生中开展经典诵读不仅能使其天赋与潜能在轻松愉悦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同时又能达到学习语言、培养情趣以及提升素质、奠定人文底蕴的综合目的,使儿童日益变得知书达理、善良聪慧和乐观坚定。”希望全市中小学以此为契机,大力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我市广大中小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着力打造灵宝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推动全市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果。
合唱及诵读经验总结范文 篇3
为了加强艺术课教学改革,强化各学科渗透美育,建立艺术教育活动制度,尤其是音乐学科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我们以最快的速度组建了学校合唱队。从二月份组建队伍到现在,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合作和努力,合唱队员们在老师正确方法的指导下,通过循序渐进的、有针对性的训练,队员们都能用和谐、优美、具有感染力的声音的来进行演唱、合唱。在训练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点工作:
一、合唱队的组织
我们学校二百多名学生,考虑到合唱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就是说应在学生具备一定的识谱能力、听音能力与歌唱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所以,我们组建的合唱队所吸收的成员都是学习成绩优良、有良好的声音、较宽的音域、音调准确、听辨能力较强,并对音乐感兴趣的学生。
选好队员后根据队员的音色特点,将高音区发声轻松自如、音色清亮充实的儿童划分为童声高声部,将高音区发声紧张、吃力,而低音区发声坚实、宽厚自然的儿童划分为低音部。
另外还及时根据队员的身高体形整理了队行的排列和声部的安排,工作可以说是紧锣密鼓的进行。这样的操作为下一步的训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 合唱教育教学方面:
自20xx3月14日建团起我们的活动就开始了,每周学校课程表中在周五下午第七、八节是我们合唱团的固定活动时间,我还利用了每周星期日上午半天的时间进行训练要想出成绩,时间是第一保证,所以我们从未间断过。
我校制定了一系列科学的教学计划及方法。第一阶段,我校采取了提高兴趣的训练,良好歌唱方法的养成,初级阶段是非常枯燥的。我运用了趣味性的练习气息、音准的方法效果非常不错,尽量做到每次训练都有新鲜的方法、方式出现;每次都带来丰富的音像资料让他们欣赏;两周左右就对团员进行考核,让他们既轻松的,又要有被淘汰的压力。
第二阶段,是合唱艺术质量的形成阶段。和声的稳固是这个时期最艰巨的任务,所以训练多以多部和声为基础,为学唱新歌打好基础,培养良好的歌唱感觉,唱发声训练时就要带有表情,脑子里要有想象的空间,声音出来是才是富有感情的。
第三阶段,就是让学生进入到一个良好的舞台表演状态。我在每次声音训练之前都要有一定的形体训练为更好地配合舞台表演艺术,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歌唱时的一种体会、理解音乐自然流露出的律动。
以上三个阶段接近于强化似的训练,正是我们新课标中第一部分第二基本理念第五小点强调的重视音乐实践----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总之,经过老师和队员的努力、合作,合唱队的训练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在今年六一校庆祝会中,我们的表演受到大家的好评,在下个阶段的训练工作里,我们将会投入更大的热情,把合唱队的训练工作做得更好,把合唱队的水准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台阶,积极启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通过有表情地歌唱使学生真正地感受到合唱艺术的魅力,以发展更多的队员,壮大我们的合唱队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