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相关 > 总结报告 > 工作总结 > 工作总结范文 > 幼儿一周工作总结(热门3篇)正文

《幼儿一周工作总结(热门3篇)》

时间:

幼儿一周工作总结(通用3篇)

幼儿一周工作总结 篇1

幼儿时期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对于人的一生是致关重要的。具有良好交际行为特征的孩子,其德商与情商都很高。为了在以后能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我对本学期的工作做个总结:

一、从孩子的点点滴滴抓起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生活里逐渐形成的,它贯穿于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应善于抓住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譬如,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在他饮食、起居等活动中逐渐养成的,文明礼貌习惯是孩子在待人接物的过程中培养的,爱学习的习惯往往是在游戏中形成的,爱劳动的习惯是在自我服务和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培育的。正如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当然,作为老师应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出表率。如要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我们先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这样对于善于模仿的孩子来说必然受益匪浅。

二、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

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把孩子本来不自觉的行为,转化为有意识的自觉行动。做为老师要细微地观察孩子,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根据孩子的特点确定培养目标,并善于抓住教育时机,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孩子尽快地从“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化。

1、要持之以恒,不要半途而废。

良好的习惯要经过不断的重复。反复地实践才能养成。所以要坚持要求,日积月累孩子的大脑神经活动才能形成“定型”。这时孩子做起来会感到轻松、自然、舒服、愉快,主动地去做,慢慢形成了习惯。反之,他会感到紧张、压抑、难受不愿意去做,自然很难形成习惯。

2、要统一要求,不要各行其是。

这就意味着相同的信息重复地转入孩子的大脑,容易使孩子形成神经联系,良好的习惯就容易养成。如果一个老师对孩子要求严格而另一个放纵,或者施教者今天严格,明天放松。幼儿园培养孩子好的习惯父母不坚持,都是难以形成良好的习惯的。

3、要注意方式方法,切忌简单粗暴。

孩子喜欢受人鼓励、夸奖,如果总是换来批评、受指责,他情感上接受不了,会产生逆反心理。不良情绪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甚至做出新的不良行为。但这样的孩子有时受了环境的影响也有想改正的愿望,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但做起来要费很大的力气。因为不良的行为往往会不自觉地表现出来,而好的行为则要十分自觉,必须克制自己的需求,这种抑制力要经过自身的努力才能实现。这时孩子往往表现的不会那么自然、轻松。如果父母理解孩子的心理和需求,对他的想法给以鼓励、支持再加以耐心的诱导和启发并坚持下去,良好的行为就会逐渐养成。

总之,幼儿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易于塑造,不良的行为易于纠正。行为日久成习惯,习惯日久成性格,性格日久定前途。作为幼教工作者,必须重视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把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当成一件关系孩子健康成长和社会进步、振兴民族的大事来抓。

幼儿一周工作总结 篇2

忙忙碌碌的一周又结束了,这一周感觉过的相当快,这一周除了完成教学工作以外,周一周二的中午时间完成了幸福的种子的教学培训,上完了这两节课,对以后给幼儿怎么上语言课心中似乎一下子明朗了很多。周三的中午又进行了一年一次消防安全知识培训,也是受益匪浅。

幼儿在经过三个星期的熟悉,本周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了,基本上都能按时来园,早上来时跟老师问好,下午回去也会主动跟老师再见。新学的早操也都熟悉起来了,只有个别小朋友还是不太认真,思想不够集中。上周五新来的朱朱小朋友还不能适应这边的一日生活,总是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上课的时候总是和小朋友们讲话,这方面我们还需加强提醒。

总的来说,我们还需继续努力,更加细心。

将近五周的时间,孩子们的生活方面的常规正在逐步形成。在坐姿方面,大部分幼儿的表现都很好,只有林子墨小朋友最特别,有点坐立不安,小椅子经常都是歪的,跟孩子的家长也交流过,妈妈反映在家也是这样。在运动方面,孩子们的能力也在逐渐增强。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运动。在游戏时,也是这样,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游戏。有的孩子能够与同伴进行游戏,有的孩子沉浸在自己的游戏活动中,都玩的很高兴。在选择区域游戏的过程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特征,有的小朋友的兴趣比较广泛,有的幼儿总是独来独往。在家园共育方面,家长都能很好的配合带各种废旧材料装饰班级。

天天渐渐的转凉了,这种忽冷忽热的天气也是小朋友们最爱着凉生病的,我们班在这方面做的还不错,小朋友都添加衣物,被子也都换成了厚实的。小朋友在活动时,冷热时老师都会提醒小朋友们及时添减衣物。

秋天也是细菌容易滋生的,因此我们班保育老师每天都在用醋消毒,还定时的的臭氧消毒,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孩子们的健康。

本周的教学目标也基本上是按时完成,周四的上午在五幼听了几节公开课,课上确实不错,我们这些新人还是需要再努力,把每一天都当做一份新工作那样的激情来对待,只要这样才能做得更好。

幼儿一周工作总结 篇3

利他行为是一种自愿的,以利他人为目的的亲社会的行为,它有助于人更好地与他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应社会生活的要求。利他行为包括帮助、安慰、救援、保护别人或与人分享等。利他行为的形成,能帮助幼儿克服“自我为中心”意识、“自私自利”思想,会对孩子社会性的发展和健康快乐成长发挥重要作用。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与研究,发现孩子在友爱互助、谦让、分享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一些幼儿,由于家庭的缘故,改变并不大,自我中心的意识还是很大,还是会出现一些挣抢、吵闹、指责、做错事情怪别人等现象。特别是个别在家里比较宠爱的幼儿。因此本学期,我们将注重对个别孩子的指导,通过追踪记录,改变幼儿不良的行为。同时,我们还将继续开展谦让、分享等活动,及时捕捉幼儿生活中出现的好的或者不好的事情,通过让幼儿辩论的方式,引导幼儿明白是非,并能正确地评价别人与自己。具体目标为:

1、有时能自觉地从别人的角度去看待一些简单的问题。

2、经常主动发起与别人交流情感。

3、习惯使用礼貌语言,行为文明。

4、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

5、非常关心班级、幼儿园、小组的事,主动作贡献,关心并维护集体的荣誉。

6、自觉地遵守各项规则,善于协调,喜欢合作,增强责任意识。

7、在相关情境中能习惯为别人着想,主动将“好处”让给别人。

根据这些目标,本学期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

一、创设设良好的心理环境,注重心理疏导,融课题于一日之中

1、教师做有心人,为幼儿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

教师也是孩子们观察、学习的对象,在日常行为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孩子,在其生病时要经常关心询问,在孩子心理难过时多同情、抚慰,在其处于困境时为他着想,用教师的情绪情感激发孩子的相应情绪情感。

2、在日常生活中多鼓励、表扬孩子,关注孩子的心情,让孩子有一份好心情。

设立“好人好事本”,及时记录孩子们闪光点,然后再讲给全体幼儿听,帮助幼儿树立榜样,通过外部激励,强化其利他行为。

3、加紧随机教育和个别指导,对发生的事件教师要仔细观察分析。及时帮助幼儿端正心态,懂得拥有朋友、拥有快乐才是最重要。

二、引导幼儿通过辨析,分清是与非。

在平时,注重对幼儿的观察,及时发现幼儿的各种表现。把幼儿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利他”的或者“利己”的行为,用照片、图片或情境表演的方式记录下来,引导幼儿一起讨论、辨析,从辨析中引导幼儿发现对与错,好与不好,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等。并结合一些文学作品、童话等故事,引导幼儿进一步明白对与错,分清是与非,进而激发幼儿的利他意识。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幼儿的利他行为

1、开展“我来帮助你、关心你”的主题活动,激发幼儿助人的意识。

在班级中,每个幼儿都有不同的个性,发展水平也不同,有的幼儿在某一方面发展比较慢。而有的幼儿发展却较好。因此,通过“我来帮助你”的主题活动,让幼儿学会主动帮助那些能力较弱的幼儿。

3、开展“分享日”活动,培养幼儿的共享行为。

为了让幼儿学会分享,学会谦让,每周一次请小朋友把家里的玩具图书,带到幼儿园,把这一天称为“分享日”。在餐后、傍晚等自由时间里,幼儿可以和别人交换着玩具玩,交换图书来看。在玩的过程中,引导小朋友们学会等待,学会谦让,学会分享。在交换的过程中,幼儿也体验自己玩别人玩具和自己的玩具给别人玩时的快乐心情。体验到大家一起玩的快乐。

4、开展“大带小”活动,培养幼儿谦让、助人的意识。

每月一次开展的“大带小”活动,让幼儿在生活、劳动、学习、游戏、交际等方面互相体贴、互相模仿、共同努力、共同分享,从而唤起其利他行为的情感共鸣。活动前请小朋友带一样自己喜欢的玩具,或者做一份礼物等,把自己的好东西给弟弟妹妹玩,学习照顾弟弟妹妹,帮助他们擦鼻涕,和他们一起打积木等等……

5、开展“好人好事”、“我是值日生”等活动,增强利他行为。

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注重幼儿的一言一行,设立“好人好事”记录本,专门记录幼儿做好事的事情。只要看到有幼儿做好事,哪怕是帮忙捡地上的纸屑,我们也及时记录下来。并在傍晚离园前,读给全体小朋友听,给予大红花或五角星奖励。以此来激励其他的幼儿,带动其他幼儿做好事,逐渐形成“助人”的行为。

幼儿对“值日生”的担任兴趣浓、热情高,因此每周一次评选“值日生”或“小组长”,增强幼儿的荣誉感,引导幼儿学会关心集体,关心别人,愿意为班级做事情。

四、家园配合,树立“好家长”的榜样,共同培养幼儿的利他行为。

1、在家中做孩子的榜样,不说不文明的话,不打骂孩子,不在孩子面前争吵,以表扬、鼓励孩子为主,培养孩子关心大人、老人等良好的行为。

2、每2月开设家长沙龙活动,在班级网站上就有关课题开展讨论,如“你的孩子被同伴欺侮了怎么办”、“如何爱孩子”等让家长在互相讨论中消除有关消极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树立起健康正确的教育观念。

3、每2月组织一次,亲子活动。如“野外拾趣”“小鬼当家”“共庆六一”等活动。让家长和孩子在共同的活动中,感受浓浓的亲情和爱意,融洽了亲子关系。

总之,在本学期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课题组织的老师将积极配合,每周一次进行集中、反馈、分析、研讨解决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家长积极配合,帮助幼儿克服自我为中心意识,促进幼儿利他行为的形成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