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大全 > 语文知识 > 成语 > 带白字的成语(经典6篇)正文

《带白字的成语(经典6篇)》

时间:

这里是勤劳的小编帮大家收集的带白字的成语(经典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带白字的词语和成语有哪些 篇1

带白字的词语

明白

雪白

白菜

漂白

白面

白米

白兔

苍白

惨白

乳白

白昼

洁白

斑白

莹白

空白

白糖

白酒

表白

白眼

告白

带白字的成语

白手起家

白日做梦

明明白白

白雪皑皑

白发苍苍

阳春白雪

白驹过隙

死乞白赖

白璧无瑕

苍白无力

素车白马

白头偕老

带白字的成语解释

白日做梦

[bái rì zuò mèng]

比喻幻想根本不能实现。

明明白白

[míng míng bái bái]

清清楚楚,明确无误;正大光明。

白手起家

[bái shǒu qǐ jiā]

形容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

白雪皑皑

[bái xuě ái ái]

皑皑:洁白的样子,多用来形容霜雪。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

白发苍苍

[bái fà cāng cāng]

苍苍:灰白色。头发灰白。形容人的苍老。

阳春白雪

[yáng chūn bái xuě]

春秋时楚国歌曲名。因为高深难懂,能和唱的人很少。后多用来比喻高雅的或不通俗的文学艺术作品。与“下里巴人”相对。

死乞白赖

[sǐ qi bái lài]

同“死气白赖”。

白驹过隙

[bái jū guò xì]

《庄子·知北游》:“若白驹之过隙。” 意思是如同白色的马在缝隙前飞驰而过,转眼就不见了。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苍白无力

[cāng bái wú lì]

苍白:灰白。形容贫弱无力。

素车白马

[sù chē bái mǎ]

旧时办丧事用的车马,后用作送葬的语词。

真相大白

[zhēn xiàng dà bái]

大白:彻底弄清楚。真实情况完全弄明白了。

白璧微瑕

[bái bì wēi xiá]

洁白的玉上面有些小斑点,比喻很好的人或事物有些小缺点。

一清二白

[yī qīng èr bái]

比喻十分清白。亦比喻非常清楚。

平白无故

[píng bái wú gù]

平白:凭空;故:缘故。指无缘无故。

不明不白

[bù míng bù bái]

指说话含含糊糊,很不清楚。也形容行为暧昧。

一穷二白

[yī qióng èr bái]

形容基础差,底子薄(穷,指工农业不发达;白,指文化科学水平不高)。

有关于白字的成语 篇2

101) 三复白圭:指慎于言行。

102) 死标白缠:指极力纠缠。

103) 死乞白赖:形容纠缠不休。

104) 素车白马:旧时办丧事用的车马,后用作送葬的语词。

105) 死求白赖:指不停地纠缠。

106) 望断白云:形容想念父母。

107) 乌头白,马生角:比喻不可能出现的事。

108) 乌头白马生角:比喻不可能出现的事。

109) 心贯白日:指心地与太阳一般光明。极喻坦诚,磊落。

110) 阳春白雪: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111) 一品白衫:唐人推重进士,称应进士科者为“一品白衫”。意指他日可以官登一品,但今日则犹着白衫。

112) 郢中白雪:指高雅的乐曲或诗文。

113) 云中白鹤:象云彩中的白鹤一般。比喻志行高洁的人。

114) 忠贯白日:贯:贯通。忠诚之心可以贯通白日。形容忠诚无比。亦作“忠心贯日”。

115) 半文半白:文言和白话夹杂。亦作“半文不白”。

116) 半文不白:文言和白话夹杂。同“半文半白”。

117) 不分青白:指不分黑白,不辨是非。

118) 不分皂白:皂:黑色。不分黑白,不分是非。

119) 不明不白:指说话含含糊糊,很不清楚。也形容行为暧昧。

120) 不问皂白: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121) 财不露白:露:显露;白:银子的代称。旧指有钱财不能泄露给别人看。现指随身携带的钱财不在人前显露。

122) 沉冤莫白:沉冤:长期得不到伸雪的冤案;莫白:无法辩白,不能弄清。长期得不到申雪的冤屈。

123) 抽黄对白:用“黄”对仗“白”。指只求对仗工稳。

124) 唇红齿白:嘴唇红,牙齿白。形容人容貌俊美。

125) 颠倒黑白:把黑的说成白的,白的说成黑的。比喻歪曲事实,混淆是非。

126) 东方将白:指天将破晓。

127) 风清月白:微风清凉,月色皎洁。形容夜景幽美宜人。同“风清月皎”。

128) 浮一大白:浮:违反酒令被罚饮酒;白:罚酒用的酒杯。原指罚饮一大杯酒。后指满饮一大杯酒。

129) 富埒陶白:比喻极富有。

130) 含冤莫白:含:包藏;莫:无处,无法;白:弄明白。指有冤屈无处申诉、无法昭雪。

131) 怀黄握白:指携带着钱财。黄,指黄金;白,指白银。

132) 混淆黑白:混淆:使界限模糊。故意把黑的说成白的,白的说成黑的,制造混乱。指故意制造混乱,使人辨别不清。

带白字表示颜色的词语 篇3

雪白,灰白,银白

雪白的释义

词义

颜色的一种

形容颜色似雪一样

陶瓷粉彩用颜料。为无色透明的玻璃体 。用来覆盖珠明料,或作冲淡色彩用。

形容纯洁,干净。

基本解释

洁白如雪

详细解释

1. 像雪一样的洁白。

《太平御览》卷八六○引 晋 束晳 《饼赋》:“尔乃重罗之面,尘飞雪白。”《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五回:“这里场盐是雪白的,运到 汉口 ,便变了半黄半黑的了。” 冯至 《半坡村》诗:“雪白的棉花纺成了细纱,雪白的细纱织成了布匹。”

2. 比喻品格高洁或清白无瑕。

《后汉书·宋汉传》:“太中大夫 宋汉 ,清修雪白,正直无邪。”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 颜冉 龙翰凤雏, 曾 史 兰薰雪白。” 明 朱国祯 《涌幢小品·雪白》:“谚曰:‘雪白百姓。’谓人身上无一点瑕类也。”

3. 借指白色的事物。

宋苏轼 《次荆公韵四绝》之一:“深红浅紫从争发,雪白鹅黄也鬭开。”此指白花。 宋 苏轼 《和子由游百步洪》:“城东 泗水 步可到,路转河洪翻雪白。”此指白浪。

雪白造句

(1) 公园里的栀子花已含羞待放,有的甚至张开了雪白的花瓣,吐着柔嫩的芬芳,连空气似乎也变得雪白雪白、香甜香甜的。

(2) 它全身雪白雪白的,两个像大黑宝石似的眼睛在太阳的照射下闪闪发亮,小鼻子黑黑的,两个耳朵一轻轻一动就能听到周围的动静,厉害吧!有客人来时,它总是跑到客人跟前摇着尾巴汪汪的叫,好像在说:“欢迎欢迎。”。

(3) 一阵清风吹来,雪白的花瓣如雨如泪,凄凉而忧伤地飘落下来,好似仙女散花。它的离去,是树的不挽留,还是风的狠心就这样,满树的樱花精神充沛、不遗余力地开着,开着,直到夏天,它才慢慢凋谢。

(4) 一头乌黑柔软的头发,梳着许多根又细又长的小辫子。雪白的瓜子脸,细长的眉毛下闪动着一双乌黑发亮的眼睛,流露出聪颖的光芒。

(5) 无数雪白的云团聚集在远处,气势磅礴地覆盖了脚下的群山。云块轻轻地碰撞着,挤压着,推拥着,缓慢而又柔和地翻腾、起伏,无声无息地向这里拥来……

(6) 小白长得非常可爱,她的身子雪白雪白的,两只大耳朵总是高高的竖着,一双眼睛好像两颗晶莹的红宝石似的,胡须跟猫似的。

(7) 你看,这一朵朵雪白雪白的小花,四片花瓣的中间,是一粒粒小米似的淡黄色的花蕊。从花蕊中散发出一股股沁人心脾的香气,使人感到神清气爽。

(8) 冬爷爷呼啸着给万物披上雪白的`绒袄,在窗上印下一朵朵美丽的冰花。

(9) 这是一条十分美丽的哈巴狗,它的个子不大,雪白的卷毛覆盖着全身,把小脸也遮住了,看上去像一头小绵羊,它有一对大耳朵,但是尾巴很短,几乎完全隐匿在卷毛之中。

(10) 茉莉花那细长的花瓣雪白雪白的,像冰片一样透明,水灵灵的。

(11) 那姑娘的脚瘦长、略小,雪白雪白的,脚趾头像嫩藕芽儿似的。

(12) 玛留斯是一只十分美丽的哈巴狗。它的个子不大,雪白的卷毛覆盖着全身,把小脸也遮住了,看上去活像一头小绵羊。它有一对大耳朵,但是尾巴很短,几乎完全隐匿在卷毛之中。

(13) 它浑身雪白雪白的,就像穿上了一件毛绒绒的白衣服。它的四肢特别灵活,有时还气的团团转,那一定是在咬身上的跳蚤。它的尾巴还经常一摇一摆的,显得它特别精神,可爱极了。在远处看的时候,就像一个球向我滚来。

(14) 太阳愈升愈高,散发着万道金色光芒,一架飞机划过天际,在天空中留下了美丽的弧线。湛蓝得如水一般天空映衬着红通通的太阳与雪白的云朵。多么美丽的天空啊!

(15) 看不到刘海下的容貌,却也可以清楚的看见她两边脸颊连同后面修长白皙的脖颈整个都红了,嫣红透白的煞是好看。上身穿着一件可爱的卡通T恤,下身是雪白的七分裤,裤脚裁剪成今年最流行的玉米穗式样;脚上穿着一双鞋跟足有五公分厚胖头小皮靴。

(16) 上周周末,我和妈妈在乐园门口买了一只可爱、机灵的小兔子。它有一双红宝石似的眼睛,一对长长的耳朵,好像要听见所有的声音,胡子和身上的毛都是雪白的,我给它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白白。

(17) 它长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红红的眼睛像一颗红光闪闪的宝石镶嵌在里面;它披着一身雪白雪白的绒毛,雪白的绒毛像棉花一样软软的;它有四只弹跳力超强的脚,它的那四只脚像有力的弹簧一样敏捷而又迅速;它……听我这一番讲述,小白兔很可爱吧?

(18) 放眼望去,那一片片的梅花在白皑皑的雪地里,粉红的,雪白的,淡紫的,宛如一团团朝霞,微风吹过,整个朝霞好像燃烧起来了,经久不息,随风飘来的,是那一股股沁人的芳香,让人沉醉在着香味之中。

(19) 雪越下越大,仿佛是鹅毛从天上落下来一样,又好似天女散花,群仙跳舞,雪花们在半空中你拉住我,我抱住你,一团团,一簇簇,前拥后挤,犹如无数雪白的棉花球从天空中翻滚而下。

(20) 花园里,许多花都凋谢了,只有菊花还在竟相开放。它们五彩缤纷,有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青绿的、在秋风里频频点头。

(21) 天上那一团团飘然而过的白云,好像千万匹奔腾的骏马,又似千万朵雪白的浪花,真是千姿百态、无奇不有。

(22) 看!秋天来到田野里,那火红火红的高粱像一簇簇火苗在燃烧;雪白雪白的棉花像一团团雪花从空中飘落在田野;金黄金黄的麦子随风漾起一层又一层的麦浪,犹如一池的金子,耀得那样灿烂。

(23) 小池塘的青蛙身体大部分是胖胖的,有的身体足有七八厘米长。它们披着黄绿色或深绿色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它们的头又宽又扁,像一个三角形。它的头上鼓着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长着大嘴巴小鼻子。

(24) 这位老汉的眉毛胡子都花白了。但脸膛仍是紫红色的,显得神采奕奕。他身穿崭新的青布棉袄棉裤,头上还包着一块雪白的毛巾。老汉蹲在地上,乐滋滋地抽着旱烟。

(25) 春天,大槐树发出新的树叶,嫩绿嫩绿的,不久又开出雪白雪白的槐花,阵阵幽香飘进我家,给我的生活增添了乐趣。

(26) 雪花飘飘,整个绥芬河变成了一个白茫茫的世界。在学校门前,轿车像一个个雪白的大面包,叶子落光了的树上挂满了洁白的雪花,风一吹,雪花仿佛春风中的桃花瓣愤愤地落下来。

(27) 在泰山山脚下向上望,只见它连绵起伏,气势雄伟。泰山树木长得郁郁葱葱。雪白的云朵围绕着山顶,像是给泰山戴上了雪白的丝巾。

(28) 秋姑娘来到田野,她拿着一根魔术棒把稻子变成了黄色,棉花看见秋姑娘来了,马上笑口常开,露出了雪白的棉花。

(29) 天空由于多变化,又是晴朗的天空是蓝蓝的,有时天空是黑沉沉的,有时天空像披上了雪白的衣服。

(30) 清晨,大风雪停下来了,不过还得过好久才天亮。几颗残星偷偷地睁开眼窥视那一片雪白的银白世界。

有关于白字的成语 篇4

51) 齿白唇红:牙齿白,嘴唇红。形容面容美。

52) 粉白黛黑:粉白:在脸上搽粉,使脸更白;黛黑:画眉毛,使眉毛更黑。泛指女子的妆饰。

53) 粉白黛绿:泛指女子的妆饰。

54) 粉白墨黑:以粉傅面、以黛画眉。谓女子修饰容颜。同“粉白黛黑”。

55) 浮白载笔:浮:罚人饮酒;白:指专用来罚酒的大杯;浮白:指喝酒和干杯;载笔:拿着笔。一面喝酒,一面写作。旧时比喻文人的雅量和才气。

56) 黑白分明:黑色与白色对比鲜明。比喻事非界限很清楚。也形容字迹、画面清楚。

57) 黑白混淆:把黑的说成白的,将白的说成黑的。比喻故意颠倒是非,制造混乱。

58) 红白喜事:红指结婚做寿,白指丧事,并到一起说就是红白喜事。

59) 李白桃红:桃花红,李花白。指春天美好宜人的景色。

60) 明白了当:形容说话或做事干净利落。

61)平白无辜:指清白无罪。

62)平白无故:平白:凭空;故:缘故。指无缘无故。

63) 凭白无故:犹言无缘无故。没有一点原因。

64) 数白论黄:比喻计较金钱。

65) 说白道黑:比喻对人对事任意评论。同“说白道绿”。

66) 说白道绿:比喻对人对事任意评论。

67) 脱白挂绿:脱去白衣,换上绿袍。指初登仕途。

68) 乌白马角:乌鸦变白,马头生角。比喻不能实现之事。

69) 牙白口清:比喻说话清楚。

70) 以白诋青:以白色诋毁青色。比喻用自以为是的偏见去否定别人。

71) 以白为黑:指颠倒是非。

72) 月白风清:形容幽静美好的夜晚。

73) 知白守黑:意思是对是非黑白,虽然明白,还当保持暗昧,如无所见。这是道家的消极处世态度。

74) 织白守黑:意思是对是非黑白,虽然明白,还当保持暗昧,如无所见。这是道家的消极处世态度。

75) 苍狗白衣:同白衣苍狗,比喻世事变化无常。

76) 苍狗白云:比喻事物变幻无常。同“苍狗白衣”。

77) 苍颜白发:颜:容颜。面容苍老,满头白发。

78) 赤口白舌:赤:火红色。形容言语恶毒,出口伤人。

79) 大天白日:白天。强调跟暮夜黑暗对照。

80) 黑家白日:不分昼夜,整天整夜。

81) 黑价白日:不分昼夜,整天整夜。同“黑家白日”。

82) 黑天白日:白天和黑夜;整日整夜。

83) 胡说白道:犹言胡说八道。没有根据或没有道理地瞎说。

84) 黄齑白饭:指粗恶的饭食。

85) 黄茅白苇:连片生长的黄色茅草或白色芦苇。形容齐一而单调的情景。

86) 黄童白颠:泛指老人与孩子。同“黄童白叟”。

87) 黄童白叟:黄发儿童,白发老人。泛指老人与孩子。

88) 浑金白玉:比喻天然美质,未加修饰。多用来形容人的品质淳朴善良。同“浑金璞玉”。

89) 急赤白脸:心里着急,脸色难看。形容非常焦急的神情。

90) 精贯白日:形容极端忠诚。

91) 空谷白驹:驹:小壮的马。很好的一匹折马,却放在山谷里不用。比喻不能任用贤能。

92) 两头白面:白面:面粉,比喻糊涂或被人蒙骗。对两头都掩饰、隐瞒。形容作事情表里不一,两面糊弄,两头讨好。

93) 辽东白豕:辽东:地名,在今辽宁省东南辽河以东;豕:猪。比喻少见多怪。

94) 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明确无误;正大光明。

95) 庞眉白发:庞:通“础保杂色。眉毛头发都已花白。形容老人相貌。

96) 青口白舌:指说话不知轻重,触犯忌讳。

97) 青丝白马:指作乱的人。

98) 青天白日:指大白天。也比喻明显的事情或高洁的品德。

99) 青霄白日:犹言青天白日。比喻心地光明。

100) 清天白日:指大白天。

带有白字的成语及解释 篇5

带有白字的成语及解释

以“白”字开头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白纸黑字] 白纸上写下了黑字。比喻有确凿的文字凭据,不容抵赖或悔改。

[白云亲舍] 亲:指父母;舍:居住。比喻思念父母的话。

[白云孤飞] 比喻客居他乡,思念父母。

[白云苍狗] 苍:灰白色。浮云象白衣裳,顷刻又变得象苍狗。比喻事物变化不定。

[白玉无瑕] 洁白的美玉上面没有一点小斑。比喻人或事物完美无缺。

[白玉微瑕] 洁白的玉上有些小斑点。比喻很好的人或物有些小缺点,美中不足。

[白鱼入舟] 比喻用兵必胜的征兆。

[白鱼登舟] 为殷亡周兴之兆。同“白鱼入舟”。

[白鱼赤乌] 为祥瑞之兆。

[白蚁争穴] 比喻竞逐名利。

[白衣宰相] 指宰相家属中身无名位而仗势擅权的人。

[白衣秀士] 指未曾获得功名的书生。

[白衣卿相] 古时指进士。唐代人极看重进士,宰相多由进士出身,故推重进士为白衣卿相,是说虽是白衣之士,但享有卿相的资望。

[白衣公卿] 古时指进士。唐代人极看重进士,宰相多由进士出身,故推重进士为白衣卿相,是说虽是白衣之士,但享有卿相的资望。

[白衣苍狗] 苍:灰白色。浮云象白衣裳,顷刻又变得象苍狗。比喻事物变化不定。

[白眼相看] 看别人时眼睛朝上或旁边,现出白眼珠,表示轻蔑,不屑一顾,对人不礼貌。

[白雪阳春] 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白雪难和] 白雪:指楚国一首歌曲名。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艺术。

[白雪皑皑] 皑皑:洁白的样子,多用来形容霜雪。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

[白屋之士] 指贫寒的士人。

[白屋寒门] 白屋:用白茅草盖的屋;寒门:清贫人家。泛指贫士的住屋。形容出身贫寒。

[白往黑来] 比喻变化极大。

[白兔赤乌] 月亮和太阳的代称。多借指时间。

[白头之叹] 指妇女被遗弃而作晚景凄凉之叹。

[白头偕老] 白头:头发白;偕:共同。夫妻相亲相爱,一直到老。

[白头相守] 指夫妻恩爱相守到老。

[白头相并] 犹言白头偕老。夫妻相亲相爱,一直到老。

[白头如新] 白头:头发白了;新:新交。指交朋友彼此不能了解,时间虽久,仍跟刚认识一样。

[白头而新] 指相交虽久而并不知己,像新知一样。同“白头如新”。

[白头到老] 白头:头发白。夫妻相亲相爱,一直到老。

[白头不终] 指夫妇不能偕老。

[白天见鬼] 比喻虚妄荒诞,不可能出现的事。同“白日见鬼”。

[白叟黄童] 白头发的老人和黄头发的孩子。泛指老老少少。

[白水鉴心] 白水:清水;鉴:照。清澈的水能照见人的心。形容人心像明净的水一样纯洁。

[白首之心] 老年时的壮志。

[白首一节] 指年虽老而志节不衰。

[白首相庄] 指夫妇到老犹相敬爱。

[白首相知] 白首:白头发,引申为时间长。意谓老年知己。

[白首为郎] 慨叹虽有才能而至老不遇。

[白首同归] 归:归向、归宿。一直到头发白了,志趣依然相投。形容友谊长久,始终不渝。后用以表示都是老人而同时去世。

[白首如新] 指相交虽久而并不知己,像新知一样。同“白头如新”。

[白首穷经] 直至年纪老了还在钻研经籍,犹言活到老,学到老。

[白首齐眉] 犹白首相庄。指夫妇到老犹相敬爱。

[白首空归] 白了头发,空手回来。比喻年纪已老,学无成就。

[白首不渝] 渝:改变。白头到老也不变。形容人一生忠诚、坚定。

[白首北面] 北面:古以南面为尊,北面为卑,此指学生敬师之礼。谓年老犹拜师受业。

[白手兴家] 形容原来无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出一番事业。同“白手起家”。

[白手起家] 白手:空手;起家:创建家业。形容在没有基础和条件很差的情况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白手空拳] 形容手中一无所有。

[白手成家] 没有依恃,而独立兴起的家业或事业。

[白山黑水] 长白山和黑龙江。泛指我国东北地区。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涅:黑土。白色的细沙混在黑土中,也会跟它一起变黑。比喻好的人或物处在污秽环境里,也会随着污秽环境而变坏。

[白色恐怖] 白:惨白。指反动派残酷镇压人民的恐怖气氛。

[白日做梦] 大白天做梦。比喻根本不能实现的梦想。

[白日作梦] 比喻幻想不可能实现。同“白日做梦”。

[白日衣绣] 衣:穿;绣:五彩制绣的官服。白天身着华贵官服,使人看见。旧时比喻富贵后还乡,向乡亲们夸耀。

[白日绣衣] 旧时比喻富贵后还乡,向乡亲们夸耀。

[白日升天] 原是道教指白昼升天成为神仙。后比喻一下子富贵起来。

[白日上升] 犹言白日升天。道教谓人修炼得道后,白昼飞升天界成仙。

[白日青天] 白天。表示强调。

[白日见鬼] 大白天看见鬼。指工部四曹无事可做,非常清闲。后泛指事情离奇古怪或无中生有。

[白日飞升] 犹白日升天。道教谓人修炼得道后,白昼飞升天界成仙。后喻指一朝显贵。

[白帢青衫] 旧时士人的服装。亦借指尚未取得功名的士人。同“白袷蓝衫”。

[白面书生] 指缺乏阅历经验的读书人。也指面孔白净的读书人。

[白面书郎] 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白面儒生] 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白面儒冠] 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白眉赤眼] 比喻平白无故。

[白旄黄钺] 比喻有关征战的事。

[白龙鱼服] 白龙化为鱼在渊中游。比喻帝王或大官吏隐藏身分,改装出行。

[白浪掀天] 掀:翻腾。形容风大浪高。

[白蜡明经] 白蜡:比喻光秃空白。明经:科举制度中科目之一。比喻屡试不中。

[白驹空谷] 白驹:白色骏马,比喻贤能者。比喻贤能之人在野而不能出仕。后也比喻贤能者出仕而谷空。

[白驹过隙] 白驹:白色骏马,比喻太阳;隙:缝隙。象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白袷蓝衫] 旧时士人的服装。亦借指尚未取得功名的士人。

[白话八股] 用白话写的类似旧时八股式的文章。比喻指应命而写的刻板文章。

[白华之怨] 指女子失宠之哀怨。

[白虹贯日] 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古人认为人间有不平凡的事,就会引起这种天象的变化。实际上这不是虹而是晕,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

[白黑分明] 比喻是非分得清楚。

[白黑颠倒] 颠倒:错乱。指白黑不分、是非颠倒。

[白黑不分] 比喻清浊混乱,是非不明。

[白圭之玷] 白玉上的一个斑点。比喻人或物大体很好,只是有些小缺点。

[白骨再肉] 白骨上再生出肉来。比喻起死回生。

[白骨露野] 露:暴露。死人的白骨暴露在野外。形容战争或灾难所赞成的悲剧景象。

[白饭青刍] 白饭供客,青草喂马。比喻主人招待周到。

[白发朱颜] 颜:脸色。头发斑白,脸色通红。形容老人容光焕发。

[白发青衫] 青衫:无功名者的服饰。谓年老而功名未就。

[白发千丈] 形容头发既白且长,表示人因愁思过重而容颜衰老。

[白发红颜] 头发斑白而脸色红润。形容老年人容光焕发的样子。

[白发丹心] 丹心:赤诚之心。形容年迈苍老,仍然怀有一颗赤诚之心。

[白发苍颜] 头发已白,脸色灰暗。形容老人的容貌。

[白发苍苍] 苍苍:灰白色。头发灰白。形容人的苍老。

[白丁俗客] 白丁:没有功名的平民。泛指粗俗之辈。

[白藋同心] 犹言心如野草。形容不羡荣华的品节。

[白刀子进,红刀子出] 指要杀人见血、动手拼命。红刀子:带血的刀子。

[白齿青眉] 指青少年时期。

[白草黄云] 形容边塞秋季的荒凉景象。

[白璧无瑕] 洁白的美玉上面没有一点小斑。比喻人或事物完美无缺。

[白璧微瑕] 洁白的玉上有些小斑点。比喻很好的人或物有些小缺点,美中不足。

[白璧三献] 楚人和氏得玉璞,两献楚王,两遭刖足。第三次王使治璞,得白玉,琢以为璧,世称“和氏璧”。比喻不识良材或怀才不遇。

[白璧青蝇] 白璧:洁白的玉,比喻清白的人。青蝇:比喻佞人。比喻善恶忠佞。

[白白朱朱] 白的白,红的红。形容不同种类、色彩各异的花木。

“白”字在第二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织白守黑] 意思是对是非黑白,虽然明白,还当保持暗昧,如无所见。这是道家的消极处世态度。

[知白守黑] 意思是对是非黑白,虽然明白,还当保持暗昧,如无所见。这是道家的'消极处世态度。

[皂白不分] 不分黑白,不分是非。

[月白风清] 形容幽静美好的夜晚。

[牙白口清] 比喻说话清楚。

[乌白马角] 乌鸦变白,马头生角。比喻不能实现之事。

[脱白挂绿] 脱去白衣,换上绿袍。指初登仕途。

[说白道绿] 比喻对人对事任意评论。

[说白道黑] 比喻对人对事任意评论。同“说白道绿”。

[数白论黄] 比喻计较金钱。

[凭白无故] 犹言无缘无故。没有一点原因。

[平白无故]平白:凭空;故:缘故。指无缘无故。

[平白无辜] 指清白无罪。

[明白了当] 形容说话或做事干净利落。

[李白桃红] 桃花红,李花白。指春天美好宜人的景色。

[红白喜事] 红指结婚做寿,白指丧事,并到一起说就是红白喜事。

[黑白混淆] 把黑的说成白的,将白的说成黑的。比喻故意颠倒是非,制造混乱。

[黑白分明] 比喻事非界限很清楚。也形容字迹、画面清楚。

[浮白载笔] 浮:罚人饮酒;白:指专用来罚酒的大杯;浮白:指喝酒和干杯;载笔:拿着笔。一面喝酒,一面写作。旧时比喻文人的雅量和才气。

[粉白墨黑] 以粉傅面、以黛画眉。谓女子修饰容颜。同“粉白黛黑”。

[粉白黛绿] 泛指女子的妆饰。

[粉白黛黑] 粉白:在脸上搽粉,使脸更白;黛黑:画眉毛,使眉毛更黑。泛指女子的妆饰。

[齿白唇红] 牙齿白,嘴唇红。形容面容美。

[拆白道字] 把一个字拆成一句话的一种文字游戏。

[苍白无力] 苍白:灰白。形容贫弱无力。

[不白之冤] 白:搞清楚。没有得到辩白或洗刷的冤屈。

“白”字在第三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忠贯白日] 贯:贯通。忠诚之心可以贯通白日。形容忠诚无比。亦作“忠心贯日”。

[云中白鹤] 象云彩中的白鹤一般。比喻志行高洁的人。

[一品白衫] 唐人推重进士,称应进士科者为“一品白衫”。意指他日可以官登一品,但今日则犹着白衫。

[阳春白雪] 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心贯白日] 指心地与太阳一般光明。极喻坦诚,磊落。

[乌头白马生角] 比喻不可能出现的事。

[乌头白,马生角] 比喻不可能出现的事。

[望断白云] 形容想念父母。

[素车白马] 旧时办丧事用的车马,后用作送葬的语词。

[死求白赖] 指不停地纠缠。

[死乞白赖] 形容纠缠不休。

[死标白缠] 指极力纠缠。

[三复白圭] 指慎于言行。

[清天白日] 指大白天。

[青霄白日] 犹言青天白日。比喻心地光明。

[青天白日] 指大白天。也比喻明显的事情或高洁的品德。

[青丝白马] 指作乱的人。

[青口白舌] 指说话不知轻重,触犯忌讳。

[庞眉白发] 庞:通“尨”,杂色。眉毛头发都已花白。形容老人相貌。

[明明白白] 清清楚楚,明确无误;正大光明。

[辽东白豕] 比喻少见多怪。

[两头白面] 比喻表里不一,两方面讨好。

[空谷白驹] 驹:小壮的马。很好的一匹折马,却放在山谷里不用。比喻不能任用贤能。

[精贯白日] 形容极端忠诚。

[急赤白脸] 心里着急,脸色难看。形容非常焦急的神情。

[浑金白玉] 比喻天然美质,未加修饰。多用来形容人的品质淳朴善良。同“浑金璞玉”。

[黄童白叟] 黄发儿童,白发老人。泛指老人与孩子。

[黄童白颠] 泛指老人与孩子。同“黄童白叟”。

[黄茅白苇] 连片生长的黄色茅草或白色芦苇。形容齐一而单调的情景。

[黄齑白饭] 指粗恶的饭食。

[胡说白道] 犹言胡说八道。没有根据或没有道理地瞎说。

[黑天白日] 白天和黑夜;整日整夜。

[黑价白日] 不分昼夜,整天整夜。同“黑家白日”。

[黑家白日] 不分昼夜,整天整夜。

[过隙白驹] 隙:空隙;白驹:原指白马,后比喻日影。比喻时光像骏马一样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

[冯唐白首] 汉朝冯唐身历三朝,到武帝时,举为贤良,但年事已高不能为官。感慨生不逢时或表示年寿老迈。同“冯唐易老”。

[恶叉白赖] 耍无赖,无理取闹。

[丹书白马] 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享有世袭爵位和免罪等特权的证件时,宰白马歃其血,以示坚守誓约,后人称为“丹书白马”。

[大天白日] 白天。强调跟暮夜黑暗对照。

[赤口白舌] 赤:火红色。形容言语恶毒,出口伤人。

[苍颜白发] 颜:容颜。面容苍老,满头白发。

[苍狗白云] 比喻事物变幻无常。同“苍狗白衣”。

[苍狗白衣] 同白衣苍狗,比喻世事变化无常。

“白”字在第四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嘴清舌白] 指话说得明确清楚。

[驻红却白] 指保持青春,延迟衰老。红,红颜;白,白首。

[注玄尚白] 指白纸黑字的文字记载。

[指皂为白] 谓混淆黑白,颠倒是非。

[指皁为白] 指混淆黑白,颠倒是非。

[真相大白] 大白:彻底弄清楚。真实情况完全弄明白了。

[一穷二白] 穷:指物质基础差;白:指文化和科学落后。比喻基础差,底子薄。

[一清二白] 比喻清楚、明白。

[压倒元白] 元、白:指唐代诗人元稹和白居易。用来比喻作品胜过同时代有名的作家。

[虚室生白] 虚:使空虚;室:指心;白:指道。心无任何杂念,就会悟出“道”来,生出智慧。也常用以形容清澈明朗的境界。

[须眉交白] 交:都。胡须和眉毛都白了。

[须发皆白] 胡须头发全都白了。指年事以高。

[天清日白] 犹言光天化日,大白天。

[说黑道白] 比喻对人对事任意评论。

[数黄道白] 背后乱加评论,肆意诽谤别人。同“数黄道黑”。

[数黑论白] 背后乱加评论,肆意诽谤别人。同“数黑论黄”。

[深切着白] 指深刻而显明。同“深切着明”。

[深切著白] 深刻而显明。同“深切著明”。

[三清四白] 指非常清白。

[取青媲白] 以青配白,比喻诗文讲求对仗。

[取青妃白] 取青媲白。同“取青媲白”。

[清浑皁白] 比喻事物的本来面目、是非、情由等。

[青蝇染白] 指小人用谗言诬害好人。同“青蝇点素”。

[青红皂白] 皂:黑色。青、红、黑、白四色。比喻事情的是非或原因。

[青红皁白] ①比喻是非、好歹。②比喻底细、情由。③犹言水落石出。

[批红判白] 批:削;判:分开;红、白:指花卉。嫁接花木。

[马角乌白] 乌鸦变白,马头生角。比喻不能实现之事。

[论黄数白] ①指任意评论是非好坏。②点了黄金又数白银。极言财富之多。

[空口说白话] 形容只说不实行,或只说而没有事实证明。

[襟怀坦白] 形容心地纯洁,光明正大。

[混淆黑白] 混淆:使界限模糊。故意把黑的说成白的,白的说成黑的,制造混乱。指故意制造混乱,使人辨别不清。

[怀黄握白] 指携带着钱财。黄,指黄金;白,指白银。

[汗青头白] 指书写成,人也老了。

[含冤莫白] 含:包藏;莫:无处,无法;白:弄明白。指有冤屈无处申诉、无法昭雪。

[富埒陶白] 比喻极富有。

[浮一大白] 浮:违反酒令被罚饮酒;白:罚酒用的酒杯。原指罚饮一大杯酒。后指满饮一大杯酒。

[冯唐头白] 汉朝冯唐身历三朝,到武帝时,举为贤良,但年事已高不能为官。感慨生不逢时或表示年寿老迈。同“冯唐易老”。

[风清月白] 微风清凉,月色皎洁。形容夜景幽美宜人。同“风清月皎”。

[东方将白] 指天将破晓。

[颠倒黑白] 把黑的说成白的,白的说成黑的。比喻歪曲事实,混淆是非。

[唇红齿白] 嘴唇红,牙齿白。形容人容貌俊美。

[抽黄对白] 用“黄”对仗“白”。指只求对仗工稳。

[沉冤莫白] 沉冤:长期得不到伸雪的冤案;莫白:无法辩白,不能弄清。长期得不到申雪的冤屈。

[财不露白] 露:显露;白:银子的代称。旧指有钱财不能泄露给别人看。现指随身携带的钱财不在人前显露。

[不问皂白] 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不明不白] 指说话含含糊糊,很不清楚。也形容行为暧昧。

[不分皂白] 皂:黑色。不分黑白,不分是非。

[不分青白] 指不分黑白,不辨是非。

[半文不白] 文言和白话夹杂。同“半文半白”。

[半文半白] 文言和白话夹杂。亦作“半文不白”。

“白”字在第五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起死人肉白骨] 把死人救活,使白骨再长出肉来。比喻给人极大的恩德。

[起死人,肉白骨] 把死人救活,使白骨再长出肉来。比喻给人极大的恩德。

“白”字在第六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起死人而肉白骨] 把死人救活,使白骨再长出肉来。比喻给人以再造之恩。也比喻言词委婉动听,将死的也说活了。

[不问青红皂白] 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不分青红皂白] 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白”字在第八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仇人相见,分外明白] 指当敌对的双方相逢时,彼此对对方都格外警觉和敏感。

李白字什么号什么 篇6

李白字什么号什么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汉族。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人物生平】

早年天才

长安元年(701年),李白生字太白。其生地尚无确说。但一般认为是西域碎叶城(位于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为其出生地。也有其他说法,如唐剑南道绵州(巴西郡)昌隆(后避玄宗讳改为昌明)、陕西长安、甘肃天水都被称为其故乡。其家世、家族皆不详。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按照这个说法李白与李唐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辈族弟。亦有说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据《旧唐书》记载,李白之父李客为任城尉。

神龙元年(705年), 十一月,武则天去世。李白五岁。发蒙读书始于是年。《上安州裴长史书》云:“五岁诵六甲。”六甲,唐代的小学识字课本,长史,州之次官。

开元三年(715年),李白十五岁。已有诗赋多首,并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掖,开始从事社会干谒活动。亦开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好剑术,喜任侠。是年岑参生。

开元六年(718年),李白十八岁。隐居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县内)读书。往来于旁郡,先后出游江油、剑阁、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境内)等地,增长了不少阅历与见识。

辞亲远游

开元十二年(724年),李白二十四岁。离开故乡而踏上远游的征途。再游成都、峨眉山,然后舟行东下至渝州(今重庆市)。

开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开元十四年(726年),李白二十六岁。春往扬州(今江苏省扬州市)。秋,病卧扬州。冬,离扬州北游汝州(今河南省临汝县),至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县)。途经陈州时与李邕相识。结识孟浩然。

开元十五年(727年),是年诏令“民间有文武之高才者,可到朝廷自荐”。秋,全国六十三州水灾,十七州霜旱。李白二十七岁。居于安陆寿山,与故宰相许圉师之孙女结婚,逐家于安陆。是年王昌龄进士及第。

开元十六年(728年),土蕃屡次入侵。李白二十八岁。早春,出游江夏(今湖北省武汉市),与孟浩然相会于斯。

开元十七年(729年),八月五日,玄宗为自己四十岁生日举行盛大的庆贺活动,并以每年八月五日为千秋节。诏令天下诸州宴乐,休假三日。以宇文融管理全国财赋,强制税法,广为聚敛,供朝廷奢侈之用。李白二十九岁。在安陆。

失意游走

开元十八年(730年),十二月,宰相张说去世。李白三十岁。春在安陆。

多次谒见本州裴长史,因遭人谗谤,于近日上书自白,终为所拒。初夏,往长安,渴宰相说,并结识其子张相。寓居终南山玉真公主(玄宗御妹)别馆。又曾谒见其它王公大臣,均无结果。暮秋游邢州(在长安之西)。冬游坊州(在长安之北)。是年杜甫十九岁,游于晋(今山西省)。

开元十九年(731年),玄宗多任宦官,尤宠高力士,时四方表奏,皆先为高力士所决。十月,玄宗驾幸洛阳。李白三十一岁。穷愁潦倒于长安,自暴自弃,与长安市井无赖之徒交往,初夏,离长安,经开封(今河南省开封市),到宋城(今河南省商丘县)。秋到篙山五岳之一的中岳(为河南省登封县的名山),恋故友元丹丘的山居所在,逐有隐居之意。暮秋,滞留洛阳。

开元二十年(732年),十月,玄宗到洛阳以北(今山西省一带)地区出巡,诏令巡幸所至,地方官员可将本地区贤才直接向朝廷推荐。十一月,至北都太原(唐朝开国之地),祀后土(土地神),大赦天下。十二月,归还洛阳。是年全国户数为七百八十六万一千二百三十六,人口四千五百四十三万一千二百六十五,为有史以来的最高记录。李白三十岁。自春历夏在洛阳,与元演、崔成甫结识。秋,自洛阳返安陆。途经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结识崔宗之。冬,元演自洛阳到安陆相访,二人同游随州(今湖北省随县)。岁未,归家安陆。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正月,玄宗亲注老子《道德经》。令天下士庶(身份很低的役人与庶民)家藏一册,梅年贡举时加试《老子》策。三月,韩休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五月,张九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二人为人正直,敢于力谏,张九龄尤以文学才能,道德文章,为世所重。分天下为十五道,各置采访使(负责监察督办所辖地区的政治等项),是年长安久雨,京师饥谨,诏令放太仓米二百万石以赈民。李白三十三岁。构石室于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开山田,日以耕种、读书为生活。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正月,玄宗巡幸洛阳。二月,秦州(今甘肃天水县西南)地震,房屋倒塌,崩坏殆尽,压死者四千余人。征沼自称生于尧时的道士张果先生,玄宗亲问以治道神仙之术。授其银青光禄大夫(银印上系以青色缓带,以为品位高的标志。副职),位侍中(唐门下省协助宰相起草文书等项的官吏)。

西来献赋

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玄宗又一次狩猎,正好李白也在西游,乘机献上《大猎赋》,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赏识。他的《大猎赋》希图以“大道匡君,示物周博”,而“圣朝园池遐荒,殚穷六合”,幅员辽阔,境况与前代大不相同,夸耀本朝远胜汉朝,并在结尾处宣讲道教的玄埋,以契合玄宗当时崇尚道教的心情。

是年,李白进长安后结识了卫尉张卿,并通过他向玉真公主献了诗,最后两句说“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是祝她入道成仙。李白还在送卫尉张卿的诗中陈述自己景况很苦,希望引荐,愿为朝廷效劳。由此,他一步步地接近了统治阶级的上层。李白这次在长安还结识了贺知章。李白去紫极宫,在那里遇见了贺知章,立刻上前拜见,并呈上袖中的诗本。贺知章颇为欣赏《蜀道难》和《乌栖曲》。李白瑰丽的诗歌和潇洒出尘的风采令贺知章惊异万分,竟说:“你是不是太白金星下凡到了人间?”贺知章称他为谪仙。三年后,李白发出“行路难,归去来”的感叹,离开长安。

供奉翰林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进宫。李白进宫朝见那天,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胸有成竹,对答如流。玄宗大为赞赏,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职务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 必命李白侍从,利用他敏捷的诗才,赋诗纪实。虽非记功,也将其文字流传后世,以盛况向后人夸示。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宠信,同僚不胜艳羡,但也有人因此而产生了嫉恨之心。

天宝二年(743年),,李白四十三岁。诏翰林院。初春,玄宗于宫中行乐,李白奉诏作《官中行乐词》,赐宫锦袍。暮春,兴庆池牡丹盛开,玄宗与杨玉环同赏,李白又奉诏作《清平调》。对御用文人生活日渐厌倦,始纵酒以自昏秽。与贺知章等人结“酒中人仙”之游,玄宗呼之不朝。尝奉诏醉中起草诏书,引足令高力士脱靴,宫中人恨之,谗谤于玄宗,玄宗疏之。

李杜相识

天宝三年(公元744年)的夏天,李白到了东都洛阳。在这里,他遇到蹭蹬的杜甫。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见面了。此时,李白已名扬全国,而杜甫风华正茂,却困守洛城。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但他并没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而“性豪也嗜酒”、“结交皆老苍”的杜甫,也没有在李白面前一味低头称颂。两人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在洛阳时,他们约好下次在梁宋(今开封、商丘一带)会面,访道求仙。同年秋天,两人如约到了梁宋。两人在此抒怀遣兴,借古评今。他们还在这里遇到了诗人高适,高适此时也还没有禄位。然而,三人各有大志,理想相同。三人畅游甚欢,评文论诗,纵谈天下大势,都为国家的隐患而担忧。这时的李杜都值壮年,此次两人在创作上的切磋对他们今后产生了积极影响。

这年的秋冬之际,李杜又一次分手,各自寻找道教的师承去造真箓(道教的秘文)、授道箓。李白到齐州(今山东济南一带)紫极宫请道士高天师如贵授道箓,从此他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仪式,成为道士。其后李白又赴德州安陵县,遇见这一带善写符箓的盖寮,为他造了真箓。此次的求仙访道,李白得到了完满的结果。

天宝四年(公元745年)秋天,李白与杜甫在东鲁第三次会见。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他们两次相约,三次会见,知交之情不断加深。他们一道寻访隐士高人,也偕同去齐州拜访过当时驰名天下的文章家、书法家李邕。就在这年冬天,李杜两人分手。

安史入幕

李白与安史之乱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避居庐山,胸中始终存在着退隐与济世两种矛盾的思想。恰在此时,永王李璘出师东巡,李白应邀入幕。他认为天下乱局已定,此时大唐的情形十分类似于东晋永嘉南渡,正是割据江南的'大好时机。因此力劝永王直取金陵,并在永王发动叛乱之后写下《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中有“永王正月东出师,天子遥分龙虎旗”,“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等语,自比谢安,怂恿李璘割据称帝意图昭然。永王不久即败北,李白也因之被系浔阳狱。这时崔涣宣慰江南,收罗人才。李白上诗求救,夫人宗氏也为他啼泣求援。将吴兵三千军驻扎在浔阳的宋若思,把李白从监牢中解救出来,并让他参加了幕府。

至德元年(756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自称大燕皇帝。五月,郭子仪、李光弼大破史思明,收复河北十余郡。六月,安禄山率部攻破渔关,生擒哥舒翰。李白五十六岁。岁初,与妻子宗氏一道南奔避难。春在当涂。旋闻洛阳失陷,中原横溃,乃自当涂返宣城,避难刻中(今浙江省膝县)。至漂阳(今江苏省滦阳县),与张旭相遇。夏至越中。闻郭子仪、李光弼在河北大胜,又返金陵。秋,闻玄宗奔蜀,遂沿长江西上,入庐山屏风叠隐居,永王数次下达聘书,几经犹豫,终于决定下山入其幕府,李白成为宋若思的幕僚,为宋写过一些文表,并跟随他到了武昌。李白在宋若思幕下很受重视,并以宋的名义再次向朝廷推荐,希望再度能得到朝廷的任用,但是最终反被长流夜郎(今贵州桐梓)。

至德二年(757年),,李白五十七岁。正月,在永王军营,作组诗《永王东巡歌》。永王兵败丹阳,李白自丹阳南逃。旋被搏入寻阳狱中。妻宗氏为救其四处奔走。江南宣慰使崔涣与御史中承相宋若思极力救之,乃获释。宋若思辟白为军幕参谋,以掌军中文书事务。并随宋若思一同至武昌(今湖北省鄂城县)。九月,病卧宿松(今安徽省宿松县)。曾两次赠诗宰相张镐求救。终以参加永王东巡而被判罪长流夜郎。是年杜甫四十六岁,四月,从贼营逃出,谒肃宗于风翔,授右拾遗。

乾元元年(758年),四月,史思反。五月,肃宗罢张镐宰相,出为荆州大都督长史。十二月,史思明陷魏州(今河北省南部)。李白五十八岁。李白自寻阳出发,开始长流夜郎,妻弟宗嫌相送。春末夏初。途经西塞驿(今武昌县东),至江夏,访李邕故居,登黄鹤楼,眺望鹦鹉洲。秋至江陵,冬入三峡。是年杜甫四十七岁,为华州司功参军。

溘然病逝

乾元二年(759年),朝廷因关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规定死者从流,流以下完全赦免。李白经过长期的辗转流离,终于获得了自由。他随即顺着长江疾驶而下,而那首著名的《早发白帝城》最能反映他当时的心情。到了江夏,由于老友良宰正在当地做太守,李白便逗留了一阵。乾元二年,李白应友人之邀,再次与被谪贬的贾至泛舟赏月于洞庭之上,发思古之幽情,赋诗抒怀。不久,又回到宣城、金陵旧游之地。差不多有两年的时间,他往来于两地之间,仍然依人为生。

上元二年(761年),已六十出头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在金陵,他的生活相当窘迫,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

上元三年 (762年),李白病重,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给了李阳冰,赋《临终歌》而与世长辞,终年六十二岁。

关于李白之死,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总体可以概括为三种死法:其一是醉死,其二是病死,其三是溺死。第一种死法见诸《旧唐书》,说李白“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第二种死法亦见诸其他正史或专家学者的考证之说。说当李光弼东镇临淮时,李白不顾61岁的高龄,闻讯前往请缨杀敌,希望在垂暮之年,为挽救国家危亡尽力,因病中途返回,次年病死于当涂县令、唐代最有名的篆书家李阳冰处;而第三种死法则多见诸民间传说,极富浪漫色彩,说李白在当涂的江上饮酒,因醉跳入水中捉月而溺死,与诗人性格非常吻合。但是不管哪一种死法,都因参与永王李璘谋反作乱有着直接的关系。因为李白流放夜郎,遇赦得还后不久,就结束了他传奇而坎坷的一生,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