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大全 > 语文知识 > 成语 > 一言九鼎的成语意思及造句(最新8篇)正文

《一言九鼎的成语意思及造句(最新8篇)》

时间: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下面是编辑为大家整编的8篇一言九鼎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言九鼎的解释: 篇1

yī yán jiǔ dǐng

成语解释:一句话的分量就有九鼎那么重。形容能起决定作用的言论或意见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一言九鼎主谓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紧缩式成语

成语辨形:“鼎”的上部不能写作“日”。

言九鼎的近义词|同义词: 篇2

1、一字千钧:一个字有千钧重(钧:古代重量单位;合三十斤)。形容文字很有分量。

2、一言为定:一句话说定了;不再更改。

3、金口玉言:旧时俗指皇帝说的话。现在指说出口不能改变的话(用在讽刺)。

言九鼎的反义词: 篇3

1、人微言轻( 注释: 地位低,说话不受人重视。 )

言九鼎的出处解析 篇4

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

明 史玄《旧京遗事》:而上止严旨谪官,薄示天罚,一言九鼎,皇心甚钦瞩焉。刘公在京惟有一妾,慧而有操。公之上书,密切深隐,笑言无虑,而姬已慨然叹之矣。

《歧路灯》第五回:李瞻岱来学中备了一分礼,央前任寅兄与我说:“二位老师,一言九鼎。”谁知娄昭不肯去也罢了,他还推到他哥身上。”

清 冯桂芬 《致曾侯相书》:“执事一言九鼎,或有以息其议,甚善。”

朱自清《很好》:你若是专家或者要人,一言九鼎,那自当别论。

言九鼎成语典故 篇5

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 《史记·平原君列传》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

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吕。(九鼎大吕:钟名,与鼎同为古代国家的宝器。)

言九鼎的造句 篇6

1) 我相信你一定是一个一言九鼎的人,所以我无条件相信你。

2) 九九重阳节到了,我祝你事业九转功成,我祝你财运十拿九稳,我祝你万事九月大吉;我的祝福一言九鼎,祝你重阳节快乐!

3) 八一到,送八一,愿你有一叶知秋的睿智,一语中人的眼光,一针见血的见解,一言九鼎的诚信,一心一意的专一,一笑千金的财气,一泻千里的文采,一望无际的幸福!

4) 一言九鼎守诚信,两袖清风扬正气,三思而行勤思考,四处求知陶情操,五爱记心践于行,六德为绳严律己,七彩人生勇攀登,八方新风颂文明!

5) 党务工作一把手,廉政自律两袖风。高风亮节你为先,职工有难亲过问。为人师表当自强,只办实事无花招。一言九鼎言必行,群众口碑你最高。春节快乐!

6) 讲文明一心一意,树新风一丝不苟,讲诚信一言九鼎,倡低碳一生一世,促和谐一马当先,传经典一字一句,扬正气一脉相承,爱祖国一往情深!

7) 奥巴马现在是黑人文化的教父,一言九鼎。

8) 我身分卑微,所说的话也许无法一言九鼎,但我一定说到做到。

9) 我的承诺一如契约;我一言九鼎。

10) 在周朝,"一言九鼎"的"鼎",是象征至高无上王权的神器和礼器。

11) 我们不是名人,没有政界的一言九鼎,力挽狂澜;没有商界里的富甲一方;没有歌星影星的流光溢彩。

12) 他人对我们的关注之所以如此重要,主要原因在于人类对自身价值的判断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不确定性。一会儿觉得自己聪明机巧、幽默风趣、一言九鼎,一会儿又觉得自己蠢笨如牛、了无情趣、一钱不值,在这种摇摆无定的情状下,我们的判断完全受制于社会的态度。

13) 诚信,顾名思义,诚实守信,自古以来,人们就推崇“一言九鼎”、“言而有信”的做人之道、为人之本。

14) 老李说话一言九鼎,从来不会轻诺寡信。

15) 厂长今天的允诺,我相信是一言九鼎,不是信口开河。

16) 于是我不忍踩痛脚下的苍凉,不清楚哪一堆草垛里酣睡着刘邦,哪一丛花林里游乐着杨广,哪一畦洼地里斑驳着禹的一言九鼎,哪一步脚印是屈原的彷徨。

17) 你的话一言九鼎,只要您说一句话,我就可以获得这份工作了。

18) 如果你连一言九鼎都做不到那你今后还会成功么?

19) 他是个说话一言九鼎的人,值得大家信任。

20) 地位一言九鼎,实力九牛二虎,交际三教九流,朋友遍布九州,烦恼九宵云外,快乐直达九天,机会九星连珠,祥瑞九龙归海,重阳九九大吉!

21) 族里就属长老最受敬重,所说的话当然一言九鼎。

22) 要说起俺班的"辣子"班长,那可是了不得啊,说起话来,可说得上是一言九鼎,班主任出差,她的话,我班的"虾兵蟹将"个个惟命是从。

23) 我盼他说话一言九鼎,不要变来变去。

24) 你想受人尊重,就得做到一言九鼎。

25) 真诚服务和双赢合作,是我们一言九鼎的承诺。

26) "大家一起干嘛!快,快去。"听了一言九鼎的妈妈的话,我们纷纷动起手来。

27) 你的话一言九鼎,我们相信。

28) 能不能参加校合唱团,您是一言九鼎,您就同意了吧!

29) 公司以诚信服务对待每一位客户的售前售中售后。一言九鼎的态度。以科技创新的方法,认真务实的精神制造出每一件产品。

30) 父亲在我的印象里威严而又慈爱,一言九鼎。

看了一言九鼎内容的人也喜欢:

成语一言九鼎的典故 篇7

毛遂,战国时期赵国人,今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毛官营村人,身为赵公子平原君赵胜的门客,居平原君处三年未得展露锋芒。公元前257年,他自荐出使楚国,促成楚、赵合纵,声威大振,并获得了“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美誉。

《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

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您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您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九鼎大吕:钟名,与鼎同为古代国家的宝器。)

“一言九鼎”和“毛遂自荐”出自同一个典故。平原君夸奖毛遂“一言九鼎”的本意是烘托出他的口才好。不能表示守信用,也不能用于自己。

大禹建立夏朝后,各方诸侯来朝,举行郊祀之礼,诸侯都留在阳城助祭。祭祀后,大家对大禹“荐皋陶于天”的作法非常不满,认为皋陶老病垂危,朝不保夕,大禹不肯传贤人,意在传位夏启。于是大禹决定在阳城东南的涂山召开诸侯大会,检讨了自己的过失,消除了各诸侯国的疑虑。涂山大会之后,诸侯们高高兴兴分道而去。大禹也率领群臣返回都城阳城。走到半路,忽然传来急报,说皋陶去世了,大禹听了,不胜伤悼,返都之后,就又改荐伯益于天。这样,从前疑心的诸侯知道误会了大禹,为表示敬意,各方诸侯常来阳城献"金"即青铜,后来,九州所贡之铜年年增多,大禹想起从前黄帝轩辕氏功成铸鼎,为了纪念涂山大会,就准备将各方诸侯进献的"金",铸造成几个大鼎。但为免诸侯责备,大禹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哪一州所贡之金,就拿来铸哪一州的鼎,将哪一州内的山川形势都铸在上面。并将从前治水时所遇到的各种奇异禽兽、神怪等一并铸在鼎上,使九州之百姓知道哪一种是神,那一种是奸。又过了几月,大禹已在位五年了。夏禹承帝舜之制,也五岁一巡狩。巡狩回来后,气势磅礴的九鼎铸成,即冀州鼎、兖州鼎、青州鼎、徐州鼎、扬州鼎、荆州鼎、豫州鼎、梁州鼎、雍州鼎。鼎上铸着各州的山川名物、禽异兽。九鼎象征着九州,其中豫州鼎为中央大鼎,豫州即为中央枢纽。九鼎集中到夏王朝都城阳城,借以显示夏王大禹成了九州之主,天下从此一统。九鼎继而成为" 天命"之所在,是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大禹把九鼎称为镇国之宝,各方诸侯来朝见时,都要向九鼎顶礼膜拜。从此之后,九鼎成为国家最重要的礼器。后来夏朝为商所灭,九鼎就迁于商朝的都城毫邑。商朝为周所灭,九鼎就迁于周朝的镐京。后来成王在洛邑营造新都,又将九鼎安置在洛邑,谓之定鼎。因为禹铸造九鼎,取信诸侯,人们常用"一言九鼎"来表示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形容人说话信誉极高,一言半语就起决定作用。后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言九鼎的典故故事 篇8

话说东周有一国宝,九鼎,是君临天下的象征,世人都想拥有它。当时的周朝势微,又想保住这个鼎,又不敢得罪各个诸侯强国。

秦国仗自己兵多马壮,想用武力来强迫周王交出宝鼎,周王(应为周显王〈前321年〉)非常害怕,但又不敢真得罪秦国,这时周出了一个能人,名叫颜率,能言会道,对大王说:“大王,你不用担心,我向东边的齐国借兵求救就可以了。”

颜率到了齐国,对齐王说:“如今秦王暴虐无道,兴强暴之师、兵临城下威胁周君,还索要九鼎。我东周君臣在宫廷内寻思对策,最终君臣一致认为:与其把九鼎送给暴秦,实在不如送给贵国。挽救面临危亡的国家必定美名传扬,赢得天下人的认同和赞誉;如果能得到九鼎这样的国之珍宝,也确实是贵国的大幸。但愿大王能努力争取!”齐王一听非常高兴,立刻派遣5万大军,任命陈臣思为统帅前往救助东周,秦兵无奈地撤了兵。

当齐王准备向周君要九鼎,以兑现颜率的诺言时,周王又忧心忡忡了。颜率说:“大王不必担心,请允许臣去齐国解决这件事。”颜率来到齐国,对齐王说:“这次在贵国的义举下,我们国家才得到保全,所以我们愿意让出九鼎,但是从我们国家到东齐要经过好几个国家,大王打算借哪条道将鼎运过来呢?”齐王回答:“寡人准备借道梁国。”

颜率说:“万万不可借道梁国,因为梁国很早就想得到九鼎,他们在晖台和少海一带谋划这件事已很长时间了。所以九鼎一旦进入梁国,必然很难再出来。”于是齐王又说:“那么寡人准备借道楚国。”颜率回答说:“这也行不通,因为楚国君臣为了得到九鼎,很早就在叶庭(地方名)进行谋划。假如九鼎进入楚国,也绝对不会再运出来”。齐王说:“那么寡人究竟从那里把九鼎运到齐国呢?”

颜率说:“我东周君臣也在私下为大王这件事忧虑。因为所谓九鼎,并不是像醋瓶子或酱罐子一类的东西,可以提在手上或揣在怀中就能拿到齐国,也不像群鸟聚集、乌鸦飞散、兔子奔跳、骏马疾驰那样飞快地进入齐国。当初周武王伐商纣王获得九鼎之后,为了拉运一鼎就动用了9万人,九鼎就是九九共八十一万人。士兵、工匠需要的难以计数,此外还要准备相应的搬运工具和被服粮饷等物资,如今大王即使有这种人力和物力,也不知道从哪条路把九鼎运来齐国。所以臣一直在私下为大王担忧。”

齐王说:“贤卿屡次来我齐国,说来说去还是不想把九鼎给寡人了!”颜率赶紧解释说:“臣怎敢欺骗贵国呢,只要大王能赶快决定从哪条路搬运,我东周君臣可迁移九鼎听候命令。”齐王终于打消了获得九鼎的念头。

由此可见,九鼎的分量之重。《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记载:“毛先生(毛遂)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意思是“一句话抵得上九鼎”,形容一句话的作用很大。后来,人们渐渐引申出“一言九鼎”的成语。——《战国策·东周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