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高中生作文 > 高考作文 > 四川高考作文命题精选10篇正文

《四川高考作文命题精选10篇》

时间: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下面是爱岗的小编小月月帮大家整编的10篇四川高考作文命题。

2021高考四川作文考题 篇1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是否你总幻想着乘一叶小楫轻舟,在半人高的荷叶中穿行。让双手优雅地抚过带着露珠的莲蓬,深吸一口,那股清香便已让你沉醉。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否你总向往着能在一个宁静的月夜,独自漫步于松林中,泉水叮咚是内心的旋律,诗情画意的时间在此刻为你停留。

而残酷的现实总将你从梦想中唤醒,你身陷于这喧嚣的都市中,何处才是自然?但不必惆怅更不必悲戚,闭上双眼,听听灵魂的声音。城市的躯壳挡不住向往自然的心,只要有了一颗善感而自然的心,这个城市便会披上一层茸茸的绿意。

清晨,走在路上。岸边的柳树,在风中轻轻地抚摸着微微颤动的水面,却没有一毫柳絮的飘飞,大概他们早已在春风中飞尽了吧。在匆忙的脚步中,我们不知错过了多少生命中的美好。为何不抬头望望天边呢?柔美的朝霞是仙女遗落的霓裳,金色的阳光正透过薄雾向你微笑。阳光打着卷,慵懒地躺在树叶上,让那翠绿的血液闪着诱人的光。刹那间,都市在你眼中融化了,一栋栋高楼仿佛成为了热带雨林中的棵棵参天大树,耳旁不绝的车鸣变成了鸟儿的悦耳歌唱。你在参天古木中漫步,而阳光轻轻把你围绕。原来,在自然中生活只需一刹那的感动。

连绵不绝的雨丝让计划好的周末泡了汤,你靠在窗边百无聊赖地打发时间。这时一颗调皮的雨珠从它浩浩荡荡的队伍中逃了出来,在你手臂上溅起一朵晶莹的小花,你抬起头望着烟雨朦胧,恍惚间如置身于江南小巷中,撑着油纸伞默默前行。走过一片池塘,雨连成了线,在水面上打出一个又一个圆圈;一只小小的青蛙坐在荷叶上,静静地看着这生命的流逝。多情的流水正从你脚边绕过,不远处,一朵红莲开得正盛,微风拂过,它一低头的温柔深深打动了你的心。突然就觉得心中一片开阔,这自然中的生活,如此美好!虽然你仍身在这都市里,但你的心又在大自然里做了一次深呼吸。原来,在自然中生活,只需一颗诗意的心。

把自然收藏于胸,这个都市里便处处弥漫了自然的呼吸。

川高考优秀作文 篇2

感恩,是一份美好的情感;感恩,是一份无私的责任;感恩,是支撑我们繁华美丽人生的根系。我们只有懂得感恩,才会觉得温暖、快乐。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别人给你的,你一定要懂得感恩与回报。父母给了我们毕生的爱,这是理所当然的吗?不是。这是他们对我们的关心、对我们的爱。我们要懂得感恩。同学给了我们浓浓的友情,这是理所当然的吗?不是。这来自于你们长时间的相处,这是他们对我们的关心。这来之不易的情感,我们要懂得重视、珍惜,更要懂得感恩。老师教授给了我们许多知识,也给了我们许多关爱。这是理所当然的吗,也不是。这是老师爱我们、重视我们的表现,我们要懂得回报。种种例子有很多,而这些例子都是要我们明白感恩的重要。没有感恩之心的人,注定是个冷漠自私的人,他将得不到温暖,得不到爱,他的生命也是不美丽的。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会处处自信的面对一切难关,坦然应对所有不平,才会感受到生命的奇妙与绚丽。

“感恩”之心,是对世间所有人所有事物给予自己的帮助表示感激,铭记在心;“感恩”之心,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阳光雨露,一刻也不能少。无论你是何等的优秀,或是怎样地差强人意;无论你生活在何地何处,或是你有着怎样的生活,只要你胸中常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随之而来的,就必然会不断地涌出诸如温暖、自信、坚定、善良等等这些美好的品格。自然而然地,你的生活中便有了一处处动人的风景。

我坚信,若你拥有了感恩之心,你的生命会因此而美丽。

川高考作文 篇3

哗啦啦,下雨了。天压得那么低,仿佛有意在这高考三天的最后一天开个黑色幽默。让他彷徨,让他心急,让他激动,让他微笑。人生的路总不是笔直,曲径通幽,不是更乐得逍遥,就像前两天风平浪静的晴天和今天哗啦啦下着诗意般的大雨。时而急速,时而缓行,又时而停止,接着又雷鸣,少不了闪闪眼睛,如此反复。天的迹象总像在暗示什么,不清晰。人有好奇,品尝起来倒有七甜味,三分苦涩。

高考这三天,对谁来说都是个特别的日子,我看着昏沉沉的天,有点睡意,但心却一直想着几个朋友在考场发挥如何。想着他们看见如此的翻转的云层,听见哗啦啦的加油声(雨声),会有感写出一篇情文并茂的文章。雷一鸣,电一闪,能突然有了思绪,解开了一道开始没头绪的数学题。再加上想起水的柔情,你便让自己的心如无波之湖,虽有时起伏跌宕,跃起涟漪,不失为精彩的片段。这样在一些基础知识就会用平静的心去解答,不懂的题自然心中泛起涟漪,突如其来的灵感不也为你增添色彩。能在这三天,心湖如此之境,如此之美,那也就无悔了。

高考在对死的知识进行解剖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对心湖的检测。心态往往是关键所在。但我往往不要求别人压抑自己心静如无波之湖。生命本是丰富多彩的,心湖也应该有多种浪花。所以啊!为什么不随缘呢?

也许我的诉说是对朋友的劝告,但更多是我的自白。当他们在考场上书写未来之际,我的高三也即将结束。是时候走上“十月革命”的征途了,是时候发表“十月宣言”了。(因为有效时间为10月)是时候奋笔疾书了。

我的人生不算什么。只是大海中的一朵小浪花。风起时,随风起舞;云静时,一起思考人生;就算在岸边当守望者,也能够滴水穿石,回归大海。

我的人生不是肢体的运动,只是精神的飞扬。我追求和谐,希望别人也能和睦相处;我追求和平,希望世界永无战火;我追求和音,希望每个人都有知音,在自己的精神港口畅谈。我的人生不需要理由,我只须这样走下去。

雨下得再大,是知道“某地方”干旱,赶来救急;雨下得再平缓,也只是对人类的抚摸,让人感觉自然的温暖和爱。一切都有理由,一切都无需理由。

2021高考四川作文考题 篇4

《出师表》有言日:"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这一亲一疏,导致"成败异变,功业相反"。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在我看来,勿以亲疏论事非。

纵观一部卷帙浩繁的中华史,其中王朝更替、治乱相续往往能使人掩卷沉思。作为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君主,百姓们的生杀予夺之大权,也毫无疑问地掌握在其手中,真可谓:"君主一跬步,皆关民命。"就是这样,我们往往能看见一些小人,他们溜须拍马,阿识奉承,曲意逢迎,把君主们的每一个毛孔无不弄得舒坦至极。于是这些人深得君主之"亲",甚至独揽大权,破坏朝纲,明末的魏忠贤专权不就是明证吗?而贤明的君主求贤若渴,对人才亲之信之,恰恰是因为明是非,懂事理,才知孰亲孰疏之分。

在人类社会中,自"大道既隐,各亲其亲子其子”以来,亲情就成为了维系这个社会的稳固的牢不可破的精神纽带,人们往往认为亲人们总是对自己好,因而他们总是对的,没有错的,而对于旁人,难免存着此疆彼界之心,所谓"人心隔肚皮",难免对别人有着成见,故事中的富人即此类典型人物,而有两位人物的行为却值得我们的赞叹。

祁黄羊的"内举不避子,外举不避仇"。想必大家是耳熟能详了,不以亲疏好恶来定是非,而是惟贤是举,诚可贵矣。

另一位是中国革命的先驱者孙中山先生,他在广大的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在担任了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之后,权力可谓达到政治生涯的顶峰。各界人士1致推举孙中山的哥哥孙眉担任广东的都督,当此之时,孙中山先生只需微微首肯,便定能保证自己的哥哥飞黄腾达,然而这位伟人没有这样做,他只是婉言地谢绝了,说:"我哥哥才力有限,不堪担此重任。"如此高风亮节怎能不让人仰慕不已。

勿以亲疏定是非就意味着抛弃小我,舍弃一己之私利,来成全大我,寻求真理;勿以亲疏定是非就意味着克制感悟,注重理性,让理性之光熠熠生辉!

勿以亲疏定是非其实就意味着一种广博的爱!

全国甲卷四川高考作文 篇5

百善孝首先,我以前不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爸爸妈妈每天都转过我,好像我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一样。母亲总是摇摇头说:“你太自觉了,不懂事。”

我听了于丹老师关于孝道和爱心的课,感觉到自己的缺点。

尤其是在上课之初,我讲了关于孩子和那棵老树的故事,我为此感到感动和内gui。我的父亲和母亲就像那棵老树给了我一切,而我就像这永远不会幸福。儿童。幸运的是,最后他陪伴着那棵老树,懂得孝顺,他对“孩子要抚养而不爱”感到遗憾。

小时候,她跳上橡皮筋,玩沙袋。她说当时他们很高兴。买糖果,饼干,就像假期一样丰富!但是我们呢?有些零食永远在家中无法食用。有我最喜欢的芭比娃娃;只要每学期的成绩优秀,就可以买到新玩具。电视上有一些好看的动画片;电脑里有无尽的东西。有趣的小游戏;你有空的时候可以出去玩。

但是我们仍然不满意,不快乐!我母亲还说:“您这一代人物质丰富,但精神却下降了。”我们的玩法各不相同,没有特别好的朋友,学生之间的联系也很少。正如于丹老师所说,在这个水泥丛林中,生活着看似繁忙,几乎无动于衷的生活,生活不健康,甚至心灵也不健康。如果您将来进入社会,您将无法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如果不改善,它将变得越来越严重,下一代的恶性将继续。我们这一代是没有理由依靠传统突破的一代。“我只对过去睁开眼睛,我只对自己睁开眼睛。”我希望我们在拥有丰富物质的同时,能拥有我们母亲那一代人的简单和满足的幸福!

从现在开始,每个人都会改变!多做家务,爱更多的父母。不要变白三个字符孔融让梨和乌鸦反馈。这些美德应在以后实际完成。当我们年老时,我们也拥有值得骄傲,学习并传给下一代的精神品质。这样,我们的国家将会发展,人民将会强大。强大的人不仅拥有坚强的身体,而且拥有强大的思想和精神。秉承“修身养性,齐家治国”的君子精神。

川高考优秀作文 篇6

太阳每天东升西落,行人每天匆匆而过,我们都在看似平静的生活里奋力地拼搏。若说诗意地生活,在我看来并非海明威仰望乞力马扎罗之雪时的浪漫,不是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寂寞,而是在纷繁的现实之中,留一方净土种理想,然后一刻不停去奋斗,直至收获人生一片金黄麦田。

这种生活的诗意正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人生三境界。理想。是第一层境界:“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是理想点燃星星之火,是理想洗去茫茫尘埃,是理想让我们一眼望断天涯,开始追寻之旅。泰戈尔曾说:“我诗中的天堂正是我心中的理想。”正是心中有理想才会奋力去追诗意的天堂。诗意地生活,首先要有一个理想,不论它是黯淡还是光辉,也不论它是渺小还是伟大,若无理想,春天的繁花如何盛开出绚烂,夏日的星辰如何闪烁银辉,人生之路,如何扬帆起航,引得一片诗情到碧霄?奋斗。是第二层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在《凤栖梧》中诉说对伊人的思念,生活的诗意,等待奋斗去实现理想。现实中,诗意地生活,便是拿起奋斗的斧劈开理想的石,卷起千层浪来比万丈豪情。昔秦始皇定下一统天下的理想,便每一步都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南制百越,收为象郡,奋斗的脚步一刻都不曾停止,终于待得麾灭六国,横扫中原的壮观场面。奋斗让理想熠熠生辉,让人生之路越走越宽,承起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潇洒自由,踌躇满志,擎起人生一片艳阳天。这等人生,谁人敢说不诗意!收获。是第三层境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当奋斗之泉浇灌理想之田,秋天,便是收获的季节。这一片金黄的麦田,折射出一段闪亮的人生之路。且不论这“麦田”是大是小,也不说这收获是否等值付出,只要是收获,便已是一种结果,成功了,便收获鲜花与掌声,失败了,便收获一段经验几多教训,然后从头再来。就像国学大师季羡林曾说:“人活一世,就像作一首诗,你的成功与失败都是那片片诗情,点点诗意。”收获,是收获理想,收获奋斗,收获一段诗意的人生。

我们的生活虽不似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但理想让它明亮,奋斗让它真实,收获让它有一片金黄的款款诗意。用执著打破命运的锁,让生活活出诗意,种下理想,不懈奋斗,相信终会有“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的收获!

高考四川高考作文 篇7

过往,是老院子,是乡间田垄,是阴凉老树下的竹藤椅。是院子里晾晒的五谷,是暖日醺,满地的人间生香。

过往,是老阿嬷,是破晓鸟啾,是砂锅里咕咕的小米粥,是八仙桌前的顽童,是炊烟气,满屋的人间清欢。

我的童年长在质朴的乡村,留在多情的乡村。不过是那叼着三叶草撒欢儿奔跑,在田垄上追逐天上浮云的日子,不过是深夜听着床头阿嬷摇着蒲扇,同我道狗哥哥和鸡弟弟的故事。

后来年岁渐长,我离开了乡村,可故意把心落在了乡村。每日破晓我都会站在窗前遥遥望着第一抹刺破扬尘而来的芒光,看那与故乡同一片的天空,却是晴空万里的,大抵是缱绻的云也眷恋娇美的故乡罢。我也时而耸动耳朵,试图听见我远方的心跳,听见那清脆鸟啾,可终不过是轿车轧过马路发出的刺耳摩擦声

静思往事,如在目底。伴着日复一日的温奶蒸包,两点一线,我愈发的思念乡村童年的无忧无虑,逝去的乡村童年带给我的欢乐。其实,我没有失去。

是一天清晨,我仿佛梦回乡村,在睡眼迷蒙中被枸杞小米粥的醇香溢满鼻腔,听见了咕咕作响的`热粥和砂锅悉索的摩擦。心里一悸,我连忙翻身下床,赤着脚寻味探向厨房。“等你看到锅里冒鱼眼泡了,就用木勺慢慢顺时针搅……”阿嬷婉柔的声音从温热电话中续续传来,我探头望去。只见母亲着蓝印花棉纺裙,一头掺杂着缕缕白的青丝随意地挽着,肩耳边夹着手机轻声说话,边持着木勺缓缓地,轻轻地匀着,散发的绵密绵香,都好似在我心头挠痒痒。

炉灶的火正好,熏得满屋生香。旭日也不燥,只是斜斜的倾下,躺在母亲的白发上,析出点点银光;滚在汩汩热粥中,泛出圈圈金芒。我倚在门框边,阖着眼,痴痴的享受着,忽的一声啁啾彻底把我拉回记忆的乡村,阿婆呢喃,鸟声阵阵,树叶沙沙,是那暖日曛,柔风拂,粥香飘……

“你醒啦?闻闻,这粥,你想念顶久了的吧。”我站在田垄上,手中抓着一大颗嫩青的四叶草,正摆弄着。忽地听见母亲清晰话语,顿然醒神。“原来,是梦啊。”边想着,我步至桌前,浅尝一口。又好似梦回乡村,坐在八仙桌边,眼巴巴地望着青瓷碗里细软幼黄的小米粥,痴痴地盯着米粥上浮曳着的几点红。重拾失去过往,似是一个激灵,全身都被调动起来。我等不及纳凉,大口呼气,贪婪地吮吸着,一刻不愿停。

“喜欢吃呀,那我以后天天给你做。”“喜欢吃呀,那我以后天天给你做。”耳边母亲颇为得意的话语与记忆中阿嬷洋洋自喜的话语瞬地交织在了一起,久久回荡在我的脑腔。不知是粥太烫,我顿时热泪满面。再品,粥变得有点咸,有点稀。我仍大口喝着,不为久违耳边在树桠跃动的鸟儿欢快唧啾,不为唇齿间糯软的米粥醇香浓郁。只为我心所念:其实,我没有失去。

我才知道,阿嬷一直挂念我,乡村的记忆里有我,母亲深爱着的,是我。其实,我没有失去。虽离乡已远,但爱,一直在。

川高考作文 篇8

喜欢一卷诗书在手,或品读“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的慵懒与情思,一抹浅淡的远山黛,画出女子的婉丽;或感受太史公笔下暗潮涌动的政权争夺,尔虞我诈,险象环生;或带着一颗心和三毛共赴撒哈拉沙漠,体味异域风情。正如古人所言,“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不错的,在文章中确实能感受到作者的性情,或潇洒坦荡,或自由不拘。

大凡在文学界受人敬仰的,读者都能找到与文章匹配的词语去概括作者的性格,想来这就是我们所能感知的“人品”了吧。他并不是仅从一篇文章中体现,而是渗透在作家一生的写作历程中。初识袁中郎是在《满井游记》: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如此潇然山水的才子,想来也是一位人生的哲学家,他自言“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其实,这话不但说出了中郎的文学主张,也说出了他的人生态度。在那些赞美自然风光的游记中,每一篇都是他对这种生活本色的探寻,一种行胸臆的格调。他的文章就是他的内心,我们能从文章中感受到作者人格的真,才会让我们的心产生一种共鸣。

文学贵在思想的碰撞,金代元好问提出了自己不同的观点:“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我们总认为的在人格与文章之间的等号却在这里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文章会成为人心的面具,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也许我们需要用一双聪慧的眼,一颗睿智的心去感知。

文章是抒发人性的途径,而有时这条道路会被外界因素阻隔,让我们看不真实,文章本身也沦为了工具。郭沫若以一首《天上的街市》成为中国现代诗一位举足轻重的诗人,当革命的烈火蔓延整个中国大地时,他的诗便成为了配合革命形势的产物,毫无立场的歌颂与批判,是成为“御用文人”的悲哀。也许在郭老的骨子里是崇尚自由的浪漫主义,但他的心被拷上政治的枷锁时,所有艺术的美感就消失殆尽了。曾经歌颂出《女神》这样唯美诗篇的人,湮没在革命的浪潮中,我们只能扼腕叹息了。

但不管有什么不同的观点,有一样是不能否认的:文显其品动人心。因为他们能将自己的真当作汤底,用生活的阅历作为菜料,以真情实感为辅料,烹饪出一锅令人回味的佳肴。

阅卷老师点评:

作者有自己明确的观点,以“文显其品动人心”为题,鲜明地表达了文品应该与人品相一致,这样文章才能感动人心。文章以袁中郎和郭沫若为例,分析、思考和探究“作品格调趣味与人品”的彼此关系,从正反两方面来论证文如其人的重要性,作者具有相当的文化积累和足够的阅读积累。文章首尾语言生动形象,比喻运用恰当。作者具有较为扎实的语言功底,具有辩证性、周密性、灵活性和深刻性的思维品质,在思维品质上胜人一筹。

川省历年高考满分作文 篇9

跃进时期,朱东润老先生作为复旦中文系主任,自然被推上讲台作“多快好省”宣言。可是老先生却牙根紧咬,面色难看。简直要上刑场似的,支吾了半天才说出话来:“我原计划五年完成的三本书,现计划三年完成!”话音刚落,台下便是一片哄笑之声。“太慢了!”可是老先生的倔劲却上来了,怎么说都不愿再让步:“不可以!不可以再少了!最少三年!”

这如果是被日码万字的当代作家看见了,怕也是要笑掉大牙的。何必这么“倔”?何必跟“效率”较劲?真的是一根筋!

的确,对于讲求效率的智慧的当代人来讲,如此的做法,实在是不知变通,乃至于冥顽不灵了。三年,岂止是三本,著作等身怕更不是问题。只须想“坐家”,轻敲键盘,日码万字也能轻松搞定。只不过,这样随缘、这样写作,其成就怕也如稀释过的咖啡,醇香不再,喝起来恰如变了质的白开水。

同样“冥顽不灵”的,还有历史学家江衍振老先生。他曾一度名声鹊起,然而他的出名,却不是由于有多少的“智慧”,而是由于“笨”。十多年的时间,老先生统共写了三本书,加起来不过七十余万字,平均到天天不过百余字。然而,为了搜集史料,老先生访遍了各地图书馆、书库,翻阅了两千多万字的史料,直是“上穷碧落下黄泉”。这样辛苦这样笨,甚至弄得几天几夜不眠不休,最后才有了那样一点老笨结晶。然而,如此的著作,定心读来,方知是“字字含血”啊!

二老的作为,认认真真地昭示:真的的智慧,往往始于“倔”、成于“笨”,在于甘坐冷板凳,倔傲地向浮躁叫板,坚定地从“笨”处着手。古人吟诗“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方才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震惊。然而,这种精神离今天的大家实在太远了。在速度与效率所带来的紧张与刺激中,精品之作也离大家愈加远。我不敢说今天市场上的作品全部流于平庸,但在市场收益的引诱下,可以一定的是,有一部分,甚至是一大多数作品,早已随浮华而去!“流水落花春去也”,这流失了的春华,恰恰是大家最可珍惜的“智慧”。

什么时间,大家的作家可以再一次手拍胸膛,咬牙切齿:“不可以,最少三年!”

最新四川高考满分作文 篇10

世间最隽永的姿态,莫过于一撇一捺一个“人”;人生最伟大的时刻,莫过于一度奋起一度立。人,只有在自己站起来之后,只有拥有了站立的姿态与高度,才能紧握自己的命运,让生命成为世界的归属。

我们往往是在带着踏浪而行的勇气一路向前的时候被海浪吞没的,也难免会在希冀着鼓盆而歌的不羁时被世俗的口水喷溅得无处藏身。于是,我们叹着“无那尘缘容易绝”伤心离去,从那个立地顶天的站立身影渐变成了一个身躯低矮、脊梁欹斜的佝偻形象,让生命低至尘埃。可别忘了那风中傲然挺立的刘禹锡,他把愁容碾碎,洒向玄都观的天空,只留一句“前度刘郎今又来”的豪言壮语和一个打不垮的身影;别忘了那沙漠中奋然前行的鸠摩罗什,他踏过遍野的骆驼刺,经过望珠成紫时,却依然有一份为东土译经的执念流连于笔间,挺立成舍利塔。当我们同他们,携着执著与勇气高傲站起,坚定挺立,在这样的高度上,世界的归属,只能是我们的生命与内心。

当七平米、二十七年的劫难造就了曼德拉“生命的光辉,不在于永不坠落,而在于坠落后总能够再度升起”的达观;当深邃的夜空和时间的秘密都留给了那个身患帕金森症的科学家霍金;当地坛的一切与生死的一切在扶轮问路的史铁生眼前渐渐清晰,我想我们都已了然,人们站立的高度并不在于肢体的舒展和体积的庞大,而是像贝楚齐亚尼所说,是“灵魂的高度”和信念的傲岸。是的,我们的身体属于父母,有所限定;而灵魂属于自己,永无限定!只要此心无所界定,此志无所变更,我们的生命,便永远存在着不被现状所困的无限可能。我们应有敛裾微笑的温润淡然,也应有振臂高呼的无畏果敢,在这个畏缩成风的时代里,不惧“枪打出头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流言,只执着做好自己,永葆站立的姿态与高度,拥抱世界的归属。

面对这个危机四伏的世界,有很多人,或像始终惶惶的丧家之犬,在破山洞里苟延着无趣的生命;或像曾经铮铮的梁山好汉,在聚义厅里坐等着招安的宿命。而我们不能选择即刻倒下,停止抗争,试着站起来,平复羽翼,再度翱翔,拥抱蓝天中纯净的梦想与广阔的世界。

延参法师说:“这世间故事水流花开两从容,不如就把生命洒脱成一蓑烟雨任平生。”做一个顽强而坚定地站立的人,有着遗世独立的高度,让世界,最终成为你心灵的归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