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古诗词(精选4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
试题 1
一、请用你的记忆,去完成下面的填空题。(10分,每个横线0.5分)
1、具有诗仙、诗圣、诗鬼称号的的诗人分别是谁?
答案:李白 杜甫 李贺
2、《江畔独步寻花》的作者是谁?
答案:唐代 杜甫
3、在苏轼写的《惠崇春江晚景》这首中,让我们知道了有一种味美但内脏有毒的鱼叫什么?
答案 河豚
4、“千山鸟飞尽,万径人踪灭。”是谁的佳句?
答案:唐朝诗人柳宗元
5、堪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是
答案:王维
6、“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诗中的“佳节”是指
答案:重阳节节 。
7、陆游写的《咏梅》这首词中,它的词牌名是:
答案:卜算子
8、告诉我们要拥有更的知识,就要不断地努力学习的诗句是“
答案“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9、《七步诗》的作者是( ) ,告诉人们不要( )的道理
答案:曹植 手足相残
10、“岁寒三友”指 松竹梅 ;描写“岁寒三友”古诗分别是:
答案:《松树 》、《 竹石》、《 梅花》。
11.白居易的<长相思>是题目还是词牌名?
答案:.词牌名
1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作者是谁?
答案:李商隐
13.[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全是由什么类别的词组成?
答案:名词
14<洛神赋>的作者是谁?
答案:曹植
15.杜甫写了几首<梦李白>的诗?
答案:两首
16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有谁?
答案:苏轼、辛弃疾
17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谁?
答案:柳永
18.齐己称谁为自己的一字师"?
答案:郑谷
二、请用你的金睛火眼,判断下面的题目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10分,每小题1分)
1、《渔歌子》是宋代诗人张志和写的一首词。( √)
2、“清明时节雨纷纷”的下一句是“牧童遥指杏花树”。( ×)
3、《送元二使西安》《鹿柴》《饮湖上初晴后雨》都是唐代诗人王维写的诗。(× )
4、“独怜幽草涧边生”中的“独怜”是“孤单、寂寞”的意思。(× )
5、《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都是表达诗人的爱国之情。(√ )
6、《如梦令》是清代诗人李清照写的一首诗。(× )
7、王昌龄是以写边塞诗而闻名。(√ )
8、“初唐四杰”是指杨炯、王勃、卢照邻、骆宾王。(√ )
9、“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写的是洞庭湖。(× )
10、“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是描写西湖的美景。(× )
三、请用你的细心,给下面的题目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写在括号里。(10分,每小题2分)。
1、《山行》是描绘了( C)的景色。
A、春天 B、夏天 C、秋天 D、冬天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出自( B)的名句。
A、李白 B、王维 C、王昌龄 D、杜牧
3、把“春风”比作“剪刀”的是哪首诗?(C )
A、《忆江南》 B、《滁州西涧》 C、《咏柳》 D、《游园不值》
4、“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诗中写的名胜是( D)。
A、泰山 B、华山 C、黄山 D、庐山
5、“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这首诗写的是(B )。
A、花 B、风 C、竹 D、水
四、请用你的积累,根据要求写出相应的诗词。(70分,每小题2分)
(一)、直接把诗词补写完整。(10分,每小题2分)
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3、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4、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
5、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二)、在横线上填上正确的花名、动物名或色彩名。(8分,每个空格1分)
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 (紫)千 (红)总是春。
2、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4、柴门闻 (犬)吠,风雪夜归人。
5、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三)、根据要求写诗词(各写一句)。(10分,每小题2分)
1、写冬天的: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写爱国的: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3、写黄河的: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4、写边塞的: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5、写思乡的: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四。读诗句。猜猜谜:
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猜一建筑材料(石灰)
2.[一朵芙蓉顶上栽。彩衣不用剪刀裁。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唱千门万户开。"
猜一动物(公鸡
中华经典古诗词 2
各位老师,全体同学们:
首先我向获奖的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我校可以说是首届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已落下帷幕。本次诵读活动从前期策划到具体实施,都得到了语文教研组的大力支持,尤其是这一周来,早晚我们都能听到同学们诵读经典的朗朗书声;夜色降临后,也能听到语文教师指导学生诵读的领读声。今天的经典诗文诵读现场展示活动,掀起我校诵读经典的高潮。 每一次大型活动,都是师生体现素质、展示风采的平台。通过本次诵读活动,我们欣喜的看到,学校有一支团结向上的教师团队,有一批积极参与、在班级内勇于争当“小演员”、为班级争光争荣誉的优秀学生。正是由于你们充分利用时间,合理利用时间,在教、学任务如此繁重情况下的辛勤付出,本次经典诵读活动才能取得圆满成功。
本次经典诵读活动,各年级都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年级特色,一批选材贴切、内涵丰富、创意独特的经典诵读节目脱颖而出。三年级的《三字经》,选材于中华千古流传的著名诗词,结合年级语文教学综合性学习,以唱诵结合的形式展现出了磅薄气势。三年级组的《童话伴我成长》,创意独具匠心,准备充分,孩子们的表演精彩纷呈,引起了全校学生的共鸣,实属精品。学前班的积极参与,使得全校学生的参与率达到了100﹪,也在他们幼小的心灵深处埋下了诗的启蒙和经典的种子。
通过本次诵读活动,我们也看到了一些不尽人意之处,对各年级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选材方面。有些年级的选材与“经典”这一要求还有差距。我们举办诵读的目的,就是将五千年的中华经典文化代代传承,让学生在诵读经典中感悟历史、拓展思维,升华生命。六年级的选材非常贴切本次活动主题,但有些年级组的选取的材料还算不上经典。
其次,创意方面。比起上学期“七一”的诗歌朗读活动已有很大突破,诵读成果表现形式更加丰富。但仍有个别年级的展示还停留于齐背诗文,形式上略显单调。
第三,指导方面。如果教师们对学生诵读技巧指导更到位一些,更细致一些,有些节目的展示效果会更好。
第四,参与方面。学校的每一次大型活动,是给每一位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希望大家能给每一位学生上台的机会,参与的范围更广一些,参与的时间更长一些。为了我校的经典诵读具有长效性,为以后的经典诵读与校本教材的开发提供可行的现实的基础,我再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思想要领先,行动要迅速。经典诵读活动是教育部、国家语委于9月正式启动的。其目的就是在全社会开展文化经典诵读活动,使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进一步加深对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在背诵中亲近中华经典,在亲近中热爱中国文化,在热爱中弘扬中华文明,在弘扬中整合创新。在今天的经典诵读后,我希望语文教研组抓住这个良好的机会,借鉴本次活动的经验,组织语文组成员尽快投入到校本教材的开发当中去,分年级规定了各年段保底的诵读篇目,并要求人人过关。态度决定高度,希望语文教研组在教导处的领导下,立足实际,精心部署,做到思想领先,认识到位,行动迅速,做好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校本教材的编制工作。我校要坚持“人人参与、普及提高”的'原则,积极组织多种活动,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地促进经典诵读活动健康发展。
坚持把经典诵读活动作为常规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认真组织开展专项检查,及时通报进展情况,交流经验,推动活动的深入开展。要针对学校实际和学生认知的水平,分层次、分阶段地确定阅读内容,实现经典诵读的课程化、系统化、经常化和规范化,保证诵读效果。要坚持把经典诵读活动与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与实施素质教育相结合,与提高教学质量相结合,充分发挥文化经典的育人功能。将来要在校园内营造了浓郁的经典文化氛围,让经典浸润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时时处处都接受经典的熏陶,体味经典的无穷魅力。
中华文化经典是五千年文明的精髓,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百利而无一害。诵读经典诗文,让学生在朗诵中感受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和文化,也陶冶了美的情操,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进一步激发了同学们诵读诗文的积极性,为“书香校园”增添了浓厚的教育氛围,让校园生活多姿多彩。让经典诵读活动成为我校的文化品牌。
中华经典古诗词 3
一、我会和古人对诗词。(12分)
1、________________,万条垂下绿丝绦。
2、________________,飞入寻常百姓家。
3、________________,九曲黄河万里沙。
4、_____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
5、童孙未解供耕织,________________。
6、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__________。
7、接天莲叶无穷碧,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北风吹雁雪纷纷。
9、______________,树阴照水爱晴柔。
10、________________,春潮带雨晚来急。
11、_____________,麦花雪白菜花稀。
12、_________________,西湖歌舞几时休?
二、我会选。(20分)
1.“初唐四杰”是哪四位?()
A、王勃、王安石、杨万里、张志和
B、杨炯、卢照邻、柳宗元、王勃
C、王勃、骆宾王、杨炯、卢照邻
2.王维,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故又称王右丞。其诗多以歌咏()为主。人称诗佛。
A、山水田园 B、沙漠边塞 C、百姓生活
3、爷爷七十大寿,亲朋好友都前来祝贺。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可爷爷却叹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__________________”。
A、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山重水复疑无路。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只缘身在此山中。
C、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霜叶红于二月花。
4.昨天下午,张老师布置了一道数学思考题。晚上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_____________”时,爸爸走过来,助我一臂之力,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于是我很快解开了这道难题。
A、润物细无声 B、山重水复疑无路 C、欲把西湖比西子
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诗写的是哪个名胜?
A、恒山 B、泰山 C、庐山
6.把“春风”比作剪刀的是一下哪首诗?()
A、《赋得古原草送别》B、《咏柳》C、《江畔独步寻花》
7.堪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是:( )
A、王维 B、杜牧 C、李贺
8.有位厨师精通诗词,每做一道菜,都能对出一句优美的诗句来。一位秀才故意出难题,给厨师两个鸡蛋,要他做几道菜,并且每道菜要表示一句古诗。厨师欣然接受,做了四道菜。第一道菜是两个纯蛋黄,几根青菜丝;第二道菜,把熟鸡蛋白切成小块,排成一字形,下面铺了一张青菜叶子;第三道菜是清炒蛋白一撮;第四道菜,一碗清汤,上面漂着四只蛋壳。秀才见了,深表佩服。这首诗是()
A、叶绍翁《游园不值》B苏轼、《惠崇春江晓景》C、杜甫《绝句》、
9.“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的作者是(),这首诗的题目是(),写的是()季节。
A、韩愈、《早春》、春 B、王安石、《梅花》、冬 C、杜牧、《清明》、春
10.《七步诗》的'作者是()。
A.曹操 B.曹丕 C.曹植
三。我会把左右两部分相关的内容用线连起来。(8分)
野旷天低树 苏轼 《竹里馆》
万里长征人未还 李白 《饮湖上初晴后雨》
明月来相照 王维 《宿建德江》
桃花潭水深千尺 刘禹锡 《赠汪伦》
报得三春晖 孟郊 《游子吟》
京口瓜洲一水间 王安石 《泊船瓜洲》
同到牵牛织女家 王昌龄 《浪淘沙》
水光潋滟晴方好 孟浩然 《出塞》
四、唐代诗人对自然现象、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描写细致而生动,尤其对日、月、花、雨的描写更见功夫,令人赞叹。我会串。请写出含有下面字的诗句。(8分)
日:“锄禾日当午”、。
月:“举头望月”、。
花:“竹外桃花三两枝”、。
雨:“清明时节雨纷纷”、。
五、古诗万花筒。(按提示填10分)
1、()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丝绦。(填颜色)
2、春种()粒粟,秋收()颗子。(填数词)
3、天(),野(),风吹草低见牛羊。(填叠词)
4、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阴学种()。(填植物)
5 、泥融飞(),沙暖睡()。(填动物)
六、古诗中的名胜让我们流连忘返。请你根据诗句内容,写出与它相关的名胜。(5分)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七、学以致用。引用古诗名句,往往能起到很好的劝诫效果。当遇到下列情景,用上哪一�
2、说明生命力顽强,用来礼赞百折不挠、蓬勃向上、积极有为的顽强精神和人生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育节约粮食,珍惜农民劳动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教育我们只有不断读书学习,吸取新鲜知识,思想、才学、智慧才会永不枯竭,永不陈旧,永远充满活力和生机:________。
5、教育我们面对严峻的考验要从容不迫、无所畏惧: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 4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2)”出自《汉乐府·长歌行》.
(1)悲伤 (2)伤悲 (3)忧伤
晏殊的《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句是(3).
(1)似曾相识鸟归来 (2)似曾相识雁归来(3) 似曾相识燕归来
《七步诗》的作者是(1).
(1)曹植 (2)曹丕 (3)曹操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1)”.
(1)阴山 (2)边关 (3)燕山
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晓看红湿处”的下句是(2).
(1)花重绵阳城 (2)花重锦州城 (3)花重锦官城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叶绍翁的(1).
(1)《游园不值》 (2)《春望》 (3)《春夜喜雨》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1)的诗句。
(1)王勃 (2)李白 (3)白居易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2)”是文天祥的诗句。
(1)汉青 (2)汗青 (3)汗清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坐”的。意思是(1).
(1)因为 (2)坐下 (3)座位
杜牧的《江南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下句是(3).
(1)多少楼台烟波中 (2)多少楼台风雨中 (3)多少楼台烟雨中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1)的诗句。
(1)王维 (2)王之涣 (3)王勃
《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小令,作者是元代的(2).
(1)张养浩 (2)马致远 (3)元好问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出自(1).
(1)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2)王昌龄《出塞》 (3)杜牧《江南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3).
(1)春色 (2)梨花 (3)雪景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3)的《无题》.
(1)李贺 (2)李清照 (3)李商隐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杜甫的(2).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登高》 (3)《蜀相》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2)的词句。
(1)岳飞 (2)辛弃疾 (3)陆游
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句中,“红”是指(2).
(1)红色 (2)花 (3)树叶
“海上生明月,(3)共此时”是张九龄的名句。
(1)天地 (2)天下 (3)天涯
30?“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1)的《别董大》.
(1)高适 (2)岑参 (3)王昌龄
31.“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中的“君”是指(2).
(1)李延年 (2)李龟年 (3)崔九
32.“别时容易见时难”“相见时难别亦难”分别是(3)的诗句。
(1)李煜、柳永 (2)柳永、李清照 (3)李煜、李商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