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防电信诈骗总结范文(热门三篇)》
大学生防电信诈骗总结范文(精选3篇)
大学生防电信诈骗总结范文 篇1
为有效提高师生员工对电信诈骗的识别和应对能力,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防范手段和工作机制,计算机学院在全院开展防范电信诈骗宣传教育活动。
计算机学院行政院长xx院长专门给辅导员们开会,一方面交给辅导员们关于防范电信诈骗的知识,另一方面全面细致的布置了防范电信诈骗宣传教育活动安排。包括给学生们开防范电信诈骗的主题班会以及将“致学生家长的公开信”的重要内容通过学生传达给家长,真正做到共同遏制电信诈骗的蔓延态势,确保学生财产安全。
计算机学院各个辅导员都召开了“防范电信诈骗”主题班会宣并将“致学生家长的公开信”的重要内容通过学生传达给家长。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开展防范电信诈骗宣传教育活动的特殊重要性,进一步了解电信诈骗的形式、手段、特点和危害,掌握必要的防范技能,切实筑牢思想防线。在此基础上,通过发放《致学生家长的公开信》,让学生积极回家宣传,将相关信息传递到每一位家长手中。
通过班会教育,积极宣传了防范电信诈骗和防范应对措施,切实提高了防电信诈骗的知晓率和普及率,形成了校、家双方共同防范电信诈骗的协作机制,防范合力,共同遏制电信诈骗的蔓延态势,确保学生财产安全。
大学生防电信诈骗总结范文 篇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新型电信诈骗 犯罪形式层出不穷,校园师生、家长已成了电信诈骗 犯罪的主要侵害群体。安宁市第九幼儿园呼吁各位家长、老师加强自我防护,时刻拉响警钟,防范电信诈骗。让我们家园共同携手,让安全伴幼同行。
10月8日中午,昆明某中学一班级群内突然跳出一条收费信息:每个学生收取498.5元的资料费,还贴心地附上了收款二维码,并再三嘱咐大家不要私发给老师。
家长们一看,发信息的人头像和昵称都显示是班主任李老师。孩子上学总免不了交点资料费啥的,家长们也没多想,陆陆续续有人就扫码付了款。没过一会儿,又一个显示班主任李老师的账号在群里惊呼,“各位家长,不要交钱!”
家长们瞬间错乱了,“难道班主任有两个微信号?”
班主任李老师又在群里@刚才发收费消息的人,对方却不理不睬,继续发着收费信息。直到班主任说要报警,对方才退了群。李老师统计了一下,一共有21位家长付了款,共计转账10468.5元。
“那个人头像和群昵称都和班主任李老师的一模一样,大家没多想就信了。” 目前,李老师已报了警,案件侦查工作正有序开展。
1.各班主任要对家长群的群成员身份进行核查,对身份存疑的尽快清除出群,并启动入群验证功能,避免陌生人随意加入班级QQ群、微信群。
2.如遇班主任在群内发布收费信息等,学生家长可以通过向学校或班主任直接打电话、发短信沟通核实,或者等孩子放学回来后再确认缴费事宜,不要在家长群中发布的来源不明的二维码上付款,避免被骗。
3.老师应及时在家长群中发布宣传预警信息,提醒家长注意防骗。家长们也可以相互提醒,一旦发现诈骗情况,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大学生防电信诈骗总结范文 篇3
今天通过“蜜蜂团队”观看防诈骗电影,影片利用动画片的形式用诙谐、生动的语言向我们展现了各种诈骗的案例。看完本影片,我深受影响,真切的感受到诈骗真的是无处不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就像影片中常说的一句话“切莫上当。”
诈骗形式主要有街头诈骗、网络诈骗等。诈骗人员很狡猾很“聪明”,他们的诈骗对象主要是妇女、老人这些弱势群体,他们无所不用其极,扮作假医生,假出车祸者,假出差者,假老师,假朋友,假同桌的你,假女儿等各种身份,骗钱、骗物。他们触碰着道德的底线,直到达到他们的目的,否则他们不会放过你,他们最开始时用好听的语言劝告你,用你的家人的性命危机恐吓你,利用你的善良,你的担心,你的良知,做最没有良知的事情。
其实,诈骗在学校也是普遍存在的。特别是每年大一新生来校之际,此时诈骗分子便会出来“觅食”,主要以大一新生为目标,利用他们对大学的不熟悉,以及对大学美好的.憧憬,利用他们的善良。为了达到他们的目的,骗取新生的信任,对其进行“洗脑”,进而诈骗成功。
被骗,在很大程度上是诈骗的人员太“聪明”,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因为被骗人员的某种贪便宜的心理,软弱善良的心理。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不被骗,就要练就防诈骗、反诈骗的自我保护心理意识,提高防范意识,学会自我保护。对人对事,要擦亮眼睛,做到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
